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书。著名诗人赵国增先生,积数年之努力,从收集资料,到实地考察,选取了 24位在古城太原居住过,或和太原有深厚渊源关系的历史名人,写成了热情洋溢的诗篇,并由老作家孙涛先生通过考证,写成散文,并对诗作进行评定,汇成《远去的古城》出版,可说是文化界,特别是当代诗坛一件盛事,再加上任俊英先生的配画,更为此书增色,实在是可喜可贺。嘱我作序,甚感荣幸。
这 24位历史名人,既有帝王将相,又有诗人、画家、家、戏曲家,还有侠客义士,都是中国古代史中知名的人物,也是民间广为传诵的名士。从历史年代算起,计有:先秦 5人,汉代 2人,唐代 8人,宋代 3人,元代 1人,明代 2人,清代 3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为太原古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或为太原人民的福祉与中华古老文化的付出过艰辛,都是从古至今为人赞颂的人物。诗人讴歌他们,作家介绍他们,又为古城未来的开拓发展涂上了浓浓的文化色彩,此书能够出版,又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诗作来说,首先是诗人以喷涌的讴歌历史名人在历史上百姓的功绩和多种才华;并以形象、精练之笔,为历史文化名人画像,这就使那些在史书中沉睡的古人活生生地站立起来。使人们读后,不但对他们更加,而且为他们的事迹感到自豪。如对被称为汾河之神的公元前 541年治水的台骀,诗人以传奇般的诗行赞颂了他的功绩,揭开了太原的五千年文明史。他填平了千沟万壑,阻塞了泛滥的河道,使被淹的大地变为绿色的沃田。所以太原人民才给他建立了神庙。诗人的喷薄而出,使人读后难忘。再如对晋国大夫祁奚,晋国正卿赵简子为古城的建立做出的贡献,诗人也有生动的笔墨加以描绘。
在先秦 5人中,最让人感怀的是诗人在 《忠义之歌》中对豫让的赞颂。《史记·刺客列传》 中记叙了他的事迹。智氏被当时的赵、韩、魏三家共灭后,赵襄子竟把智伯的头盖骨漆成酒器把玩,这使豫让万分悲愤,发誓为恩公报仇。他乔装进入赵府,袭击失败被擒,赵襄子念其忠义却放了他。但他复仇心不灭,诗人他:“为忠用漆涂身把容颜 /为义,吞炭使哑把发声改变”,最后又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然而又失败被擒,他要求赵脱一长袍,用剑砍之,以仇之愿,最后自刎而死。此时,诗人又写下了壮烈的诗行:“于是,他把长衫悬挂桥上 /刺出的利剑犹如雷击电闪豫让是幸运的,能与智伯心心相连 /豫让是不幸的,难容襄子理解成全我你去了 /他对恩公仰天呼喊 /自刎热血,化作赤桥河水,忠义源泉。”这豪迈悲壮的诗句,使豫让高大的形象站立在人们面前。
为古代名人画像,作者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其最突出的事迹,最有特色的事件,加以描绘并抒发情怀,如汉文帝刘恒的《文景之治第一犁》,即以刘恒躬耕农田,使民富国足为重点,把自己的咏赞之情喷吐出来。诗人先说刘恒既是帝王,又是农夫,朝堂上是威严无比的,在田间却是实践着“以农立国”和“以德化民”理想的一介农夫,诗人以满怀吟道:
作为最高者,刘恒这样重视农业生产,这正是造成“文景之治”的关键举措。诗人的赞誉并不过分。再如写西汉外交家常惠的《思念之魂》,诗作把他陪苏武被拘匈奴十九年的悲苦生活,也集中展示出来,很感人。
为突现古代名人的成就和业绩,诗人还以现实中的景物为契机,写出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在后目中的地位。如以晋祠中石碑写唐太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为推动历史发展做出的努力;以“无字碑”,写女皇武则天任风雨日月评论的开阔胸襟;以唐槐公园的唐槐,写名相狄仁杰的成长与为国为民做出的惊人政绩;以鹳雀楼为引子,唐代诗人王之涣写下的不朽诗篇;以小草咏叹大诗人白居易从生活中获取了艺术生命,才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的名句及一系列载入文学史的名篇。又以晋溪园的银杏书写明代兵部尚书王琼如何忍辱负重成就保国的大业;还以傅山故居的美好风光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大书画家傅山先生的卓著成就与不屈的傲骨抒怀。这些都为诗人抒发主体之情提供了可以依托的鲜明的客体物象。但是,这并非单纯的咏物诗,而是借物咏怀,赞颂那些中华史册上的贤士。
诗作的又一特色是:诗人并非单纯地抒发思古之幽情,“为古而古”,局限于对历史名人的刻画与咏赞上,同时,还以古唤今,在诗中出这些历史名人对当今古城建设与发展的启迪作用,以及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如在歌咏晋国大夫祁奚的《塑像的诗篇》中,诗人了这位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家的作为后,又渴望这种磊落的风范。在当今发扬光大,诗人歌唱道:“几千年天空升起过数不清的月亮 /几千年大地落下过数不清的夕阳 /而今,塑像仍四射 /因为你在百姓的心房是倡廉的春风和煦 /是治腐的利器雪亮 /我祁奚大夫的举贤之道 /无论昨天、今天、明天 /都会举起中华的英才栋梁 /楷模永垂不朽 /榜样有无穷的力量”,这就把祁奚的清明与贤能和当今的反腐倡廉联系起来了,使人读后深思。又如写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写在赵简子墓前》一篇,在赞扬了赵简子为建立古晋阳城 (今太原古城营一带)的功绩后,便借古咏今:“伟岸的城墙包容了不同民族的文化 /崇法的雄风荡涤了奴隶制度的残迹尽管古城在硝烟中远去了 /历史的根基却永远融入大地如今,城市注入了新时代的色彩元素 /拓展了无限的风光,蓬勃的生机太原乘势前行 /在新世纪 的 大 潮 中 续 写 丰 功 伟绩。”诗人的目光从古代移到今天,着眼于古城的,很有作用。
我认为在写诗人、作家、画家的诗作中,诗情画意更浓,这也许因为作者就是诗人和艺术鉴赏家的缘故,此处就不多说了。
孙涛先生的散文部分,写得很有。除了对国增先生的诗作给予精确的评定外,更大的篇幅是用来考证诗人所咏赞的人物。孙先生查阅了大量史料,使诗作中不可能详细介绍人物的局限得以打破,而且文字精确,富有情致,可说是一篇篇吸引读者的精英散文。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诗中未提到的一些典故,甚至传说故事,也引入文中,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如写诗人王之涣的《更上一层楼》,散文更换题目为《名满天下鹳雀楼》,不但详细介绍了王之涣的身世,写作才能,而且插入一段趣话。文中介绍,王之涣同王昌龄、高适同到酒楼饮酒,歌妓们先唱了王昌龄和高适的诗,二人得意,自负的王之涣和二人打赌,说那位最漂亮的姑娘一定唱他的诗。果然,最后那位漂亮姑娘真唱了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诗,二人并笑成一团。这一故事在诗作中是难以写进的,散文中却可取长补短。此孙先生之功也。还有白居易、米芾、罗贯中、乔吉等为人少知的经历和传闻,散文中皆有生动的介绍,就不一一罗列了。
总之,《远去的古城》是一本很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艺术魅力的书,相信它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吴开晋,笔名吴辛,沾化县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和诗人。著有《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当代新诗论》及诗集 《月牙泉》《倾听春天》等。著作曾多次获省部级项,诗作 《土地的记忆》于1966年在东京诗会上获以色列格瑞姆·林德勃格诗歌和平。)男人断掌手相图解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