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的瓷器,是海上丝绸之的重要产品,也是依然活跃的历史者。在德化县梅岭窑遗址,一场考古勘探接近尾声,14处从宋元时期至今的窑炉遗址,已被精准定位。
“德化窑源远流长,此前已经发现了具有考古价值的窑炉遗址,这次是针对梅岭窑,做具体考古调查勘探,确定每个窑的精准、分布范围、窑炉形态等。”7月26日上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羊泽林告诉记者,经省文物局批准,考古队于7月上旬进驻德化,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经过千年发展,德化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浔中镇、三班镇、盖德镇等地方,这次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梅岭窑遗址,位于三班镇的荒郊野外,当地村民称为梅岭、内坂。
“上世纪有过一次调查,当时提出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有50多处。今年经过再次核查,实际存在的应该是47处,其中46处在德化县境内、1处在南安市境内。”羊泽林介绍,连片的梅岭窑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次共勘探了14处窑炉遗址。
在考古现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进行挖掘、测量、标注,为作好后期的遗址做准备。“这些遗址,早年曾调查过,这次进行勘探,也有很多新的发现。”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也来到现场,他发现初露面容的窑炉遗址,将填补现有研究的一些空白或存疑之处。
此前,对这一片只知道有窑炉遗址,但不明确属于什么朝代、时期、窑炉形态等。海都记者了解到,本次勘探精准确认了14处瓷窑遗址,其中宋元时期4处、明代2处、清代6处。“在考古队的工作基础上,测绘队进行准确测量,把这14处遗址,按照1∶500比例,绘制到地图上。”德化县文管办专家连明森介绍。
作为“世界瓷都”,德化陶瓷在海上丝绸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多次引发热议。本次勘探梅岭窑遗址,也发现了大量标本,其中珍贵文物不少。
在考古队的临时办公室外面,被请来清洗出土瓷器的当地人老郑,小心翼翼地用水管和刷子,去除泥土,遇到特别硬或特别黏的,就用手轻轻地摩挲。“这些瓷的质量相当不错,够硬,感觉跟现在的加了各种辅助材料的不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给刮出一个口子,非常锋利!”老郑一辈子都在当陶瓷工人,能明显感觉到不同之处。
在勘探过程中,挖掘出来的瓷器,很多已经成了碎片,经过初步筛选,部分已经打包好了,还有一些正在拍照。“你看这个盘子,还非常完整,中间图案是‘提花篮’,具有非常鲜明的清朝特色。”羊泽林分析,从瓷器质地和图案,时代特色非常明显,经过几百年沉睡地下,有所变形,但常完整,研究价值很高。
“德化瓷是海丝者,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物进行比对,尤其是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古瓷器,鲜活的历史故事就跃然纸上了。”指着一个上宽下窄、状如花朵的瓷器,羊泽林一眼就认出,这是花瓶的瓶口残件,具有鲜明的宋代特色,“这种器型,宋以后就几乎绝迹了”。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