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 ——以“太平运动”一课为例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8-1-5 11:03:46 人气: 来源:

  2015年9月2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高级中学,听了一节“太平运动”的示范课。徐老师先采用从国力、国家结构和向学习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太平运动的影响。徐老师大胆创新的视角带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但学生的反馈却很失望。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视角,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利于他们接受,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呢?围绕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在每一次大乱之后都会有很多人死亡,以致有足够的土地供幸存者耕种,但经过一段和平时期,人口的增长不可避免的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这引起了民生之艰辛,而艰辛又引发了盗匪和起义,这些致乱的状况通常伴随着治理不力、和。”[1]

  这种由乱到治和由治到乱,且被传统视为圭臬的“历史之自然演进理论”,在晚清时期是否适用呢?太平运动的爆发是否和清的治理能力、的以及有关呢?我带着疑问继续阅读。

  满族者对汉族士大夫的和钳制,中的那种得过且过、息事宁人和敷衍了事的风气,以及官员们对民生问题的漠不关心,甚至忽视,无疑制约了清的行政效率。相对廉洁的官员,舞文弄墨,自视清高,不问政务。官员的甚至有了普遍化和制的倾向。、皇室奢靡,以及毫无的军费开支,最终导致国库的,财政困难,军备的废弛日甚一日。康熙年间,八旗已衰落,1800 年前后,也了战斗力。

  “士兵的饷额甚低,……把当兵作为一种副业而已。没有纪律,没有,害民有余,打仗则简直谈不到。”[2]

  面对个人土地占有量的持续缩减,土地兼并加剧,农民负担加重,清束手无策,导致大量无业农民流入城市,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他们或沦为无赖和盗匪,或加入起义队伍。所有这些现象——行政效率低下、普遍的、官员的、财政的窘迫、军备的废弛——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清治理能力的衰退。由此可见,太平运动的爆发绝非偶然,是清治理能力衰退的结果。

  “捣毁神像及乡村生活……太平教的非正统性也激起了的反感……洪秀全缺乏天才……南王和西王在 1852 年阵亡,东王和北王在 1856 年的内讧中被杀,……洪秀全失去了他们的辅佐,茫然失措……者废除私有制,但其领导人自己却聚集了庞大财富。他们夫妻分营而居、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 ;但洪秀全本人却有88 个嫔妃……太平军在开始时获得外国列强的同情,但他们没有利用这一点……反而将列强当做属国看待。”[3]

  种种现象——的腐化、领导集团的局限性、意识形态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外交的失误——都印证了太平治理能力的矛盾与涣散。可见,太平运动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4]

  为此,我对高一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经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太平运动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需要老师从全新的角度解读,渴望新的思维冲击。

  “中学历史教学最好能顾及四个逻辑:①教科书的知识逻辑;②教师的教学逻辑;③学生的学习逻辑;④历史自身的发展、演变逻辑。……①②是教学中的逻辑,通过研读教科书便可以把握和控制。第③个逻辑最容易被忽略,而且老师也不愿意去注意它。”[5]

  可见,课堂教学视角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治理能力”这一视角虽然满足了学生思维冲击的要求,但显然了教科书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为此,我决定回归教材。

  岳麓版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主要是从文明的角度解析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的历程。本单元除了要了解外敌入侵之外,更应该看到近代中国在传统社会和近代社会之间的徘徊、彷徨与选择,在外来冲击和内在选择的双重推动下,近代中国人如何在人、国家、制度等层面促进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渐变。根据赵亚夫的“四个逻辑”,我最终将本课的视角确立为“清王朝体制变化”。

  根据“清王朝体制变化”这一视角,再结合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核心目标确立为:从体制的角度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渐变。认识太平运动对清王朝的中央与地方体制的冲击、重构和再崩溃,及这一时期崛起的汉族士大夫集团与地方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巨大影响。以核心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我从运动的爆发、过程和影响三个子目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首先展示大事年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从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填写表格。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从这些社会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清的治理能力如何?从而将太平运动的爆发之源与清的体制结合起来。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太平前期进军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太平军对清王朝的冲击:前后14年,从南到北,直逼京师,建立,南北对峙。

  之后,由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下列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解决。

  材料一 :(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说 :)“我们村的张二癞子一贯偷鸡摸狗,好吃懒做……可是圣库还是按人头分给他一石粮食。前天他又提回来一只鸭子。”[6] ——于培杰《天王洪秀全》

  材料二:军官也是民政长官,每个单位设一个国库和一座,有两司马掌管……也进行科举考试,题目不是取自经典,而是选自《圣经》、太平诏书等……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等。 [7]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太平军不事物,……他们发现的枪炮很好用之后,便大量采购,所以在李秀成和李世贤这样的军队里有大量的洋枪炮。[8]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并将太平的建设与清进行对比,并填写表格。进而理解清在太平运动初期节节败退是和其体制弊端的丛生密不可分的。那么,面对太平运动的冲击,清王朝是怎样应对的呢?教师呈现下列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材料四 :曾国藩就是利用这些团练,加以组织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军队,这就是著名的湘军……在清方面,等别人都失败了,然后重用曾国藩。[9]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李鸿章刚与太平军对阵的时候……因为对方是几千杆洋枪一起轰击,那种仗根本没法打。然后李鸿章开始琢磨引进洋枪洋炮。 [10]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通过材料四、五,可使学生了解到,面对太平运动的冲击,清重用曾国藩,起用湘军;学习,军制逐渐现代化。

  太平运动延续了十四年,影响了十六省。其兴起蓬勃激昂,其衰亡哀婉可悲,但它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首先呈现下列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解决。

  材料六 :晚清时期,65.4% 的总督和 77.8% 的巡抚都是汉人……太平后,中央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听取他们的意见。[1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了解到,太平运动导致了汉族士大夫崛起,地方大员获得一定自主权 ;也推动了清机构的变革,机构逐渐现代化。同时将太运动前后,清中央、地方机构进行对比,并完成表格。理解太平运动推动了清王朝体制的重构。清体制的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的现代化趋向,但这能否清王朝的危机呢?教师呈现下列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材料八 :各省独行其事的最显著,发生在1911 年孙中山先生的军占领武昌之时,各省宣布,公然对抗朝廷,加速了清朝的崩溃……湘军和淮军是私家军队的先导……袁世凯继承了这一传统,……成为初年中国的北洋军阀的首领。 [12]

  通过材料八,可使学生了解到,清体制的重构,并没有其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地方的尾大不掉,最终导致中央崩溃 ;湘、淮军成为军阀的源头,也是后来清的主要力量。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设计与实践要更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释】[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公司,2013年,第161页。[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第42页。[3]同[1],第181-182页。[4](美)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扉页。[5]赵亚夫:《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第一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6]于培杰:《天王洪秀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7] 同[1],第170-171页。[8]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年,第178页。[9]同[2],第44页。[10]同[8],第179页。[11]同[1],第182页。[12]同[1],第182-183页。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