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中国历史朝代表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7-6-28 23:54:05 人气: 来源: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新朝、玄汉)、东汉(曹魏、季汉、孙吴)]、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桓楚)]、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元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朝(北宋、南宋)、辽朝(北辽、西辽)、西夏、金朝、元朝(北元)、明朝(南明)、清朝(后金)、中华、中华人民国。

  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的区域;源于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会宁(今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即将过去,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的元朝。所以又称“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旨。朱元璋不仅曾经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新太祖)高[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线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1).秦始皇(前221—前210年),名嬴政,生于赵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家、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三十九岁称,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制度的基本格局。

  2).秦二世,名胡亥(前21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的帮助下,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的,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阎乐,卒年24岁。

  3).秦三世,即秦王子婴(?-公元前206年),姓嬴,名子婴(一说名婴),赢扶苏之子、秦始皇的嫡长孙。他是秦帝国第三任,也是秦朝最后一位者。初称,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

  他即位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子婴,并进行了大,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1).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是刘太公第三子,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216年,时年31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九月,参加陈胜,吴广起义,后加入楚国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202年称帝于山东定陶,建立汉朝,定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卒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享年61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其妻吕雉,曾称制八年,史称高后,卒于公元前179年,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2).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94年,17岁时登基,在位7年,卒于公元前188年,寿24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安陵。

  3).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生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195年封代王。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周勃等杀西汉后少帝及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刘恒即位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厉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23年,卒于前157年,享年46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霸陵。

  4).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56年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时为“文景之治”。在位16年,卒于公元前141年,享年48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阳陵,坐东向西。

  5).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庙号世。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登基,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在位54年,病故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茂陵。

  6).汉昭帝刘弗陵,又名刘弗,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94年,卒于公元前74年,武帝刘彻之少子。公元前86年刘弗陵八岁登基,在位期间政事一直委任霍光。在位13年,享年21岁,无嗣。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平陵。

  7).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谥号孝宣帝,庙号中。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8年(黄龙元年冬十二月),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受,全家,襁褓中的刘询被关入,受到廷尉监邴吉的,于是武帝为他天下,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后武帝诏令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籍属正。公元前七四年登基,刘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曾联合乌孙打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击败西羌,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史称“宣帝中兴”。在位25年,享年43岁。葬于今天西安市东郊的杜陵。

  8).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庙号高(东汉时庙号被削)。生于公元前76年,公元前48年登基。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33年,在位16年,享年43岁。葬于渭陵。

  9).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统(东汉时庙号被削),生于公元前51年,卒于公元前7年,公元前32年登基,在位26年,享年45岁。葬于延陵。

  10).汉哀帝,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26年,卒于公元前1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22年,刘康去世,年仅3岁的嗣立为王,公元前6年登基,在位6年,享年26岁,葬于夷陵。

  11).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于公元前9年,卒于公元5年十二月。公元前6年登基(时年九岁),在位5年,卒年14岁,葬于康陵。

  12).孺子婴,也称汉孺子,名刘婴(公元5-25年),公元6年-公元8年十一月任汉朝皇太子,没有即位,不算。他是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炀侯刘勋之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东汉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1).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公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刘秀,字文叔。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公元25年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2).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他是刘秀第四子。他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至今仍存。

  3).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他是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4).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他是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5).汉殇帝刘隆:公元105年登基,公元106年去位,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他是和帝的幼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病死。

  6).汉安帝刘祜:公元106年登基,公元125年去位,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他是章帝之孙、清河孝王之子,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太后死后。安帝时,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7).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登基,公元144年去位,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他是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日益。他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更加。死于144年,时年30岁。

  8).汉冲帝刘炳:公元144年登基,公元145年去位,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他是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卒年3岁。

  9).汉质帝刘缵: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他是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10).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他是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即位时15岁,外戚。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死于167年,时年36岁。

  11).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他是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死于189年,时年33岁。

  12).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灵帝次子,即位时9岁,董卓,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新始祖高王莽,也称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他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公元8年腊月,王莽自立为帝。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十月初六,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6年,死时69岁。

  1).唐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626年禅位于李世民。甘肃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李世民(599-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是李渊之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明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清明,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3).唐高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是李世民第九子。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4).则天(624-705):690年即位,在位15年。655年被高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她期间史称“贞观遗风”。

  5).唐中李显(656-710):683-684、705-710两次在位,在位6年。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6).唐睿李旦(662-716):684-690、710-712两次在位,在位8年。是李治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7).唐玄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是睿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史称“开元盛世”。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8).唐肃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是玄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9).唐代李豫(726-779):762年即位,在位17年。是肃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10).唐德李适(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是代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11).唐顺李诵(761-806):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是德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12).唐宪李纯(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是顺长子。宪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在宪时,基本结束。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卒年43岁。

  13).唐穆李恒(795-824):820年即位,在位5年。是宪第三子。穆是一个的,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卒年30岁。

  14).唐敬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在位3年。是穆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时年18岁。

  15).唐文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是穆次子,他时宦官,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16).唐武李炎(814-846):840年即位,在位6年。是穆第五子。他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17).唐宣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是宪第十三子、武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18).唐懿李温(833-873):859年即位,在位14年。是宣长子。他的生活十分,,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19).唐僖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是懿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死于888年,时年27岁。

  20).唐昭李晔(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是懿第七子。被后梁太祖朱温所杀,时年38岁。

  21).唐哀帝李柷[zh](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是昭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2).元太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是成吉思汗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3).昭慈皇后,即乃马线年称制。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4).元定孛儿只斤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元太长子,母乃马线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第三皇后。

  6).元宪孛儿只斤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成吉思汗之孙,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7).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父拖雷,蒙哥之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8).元成孛儿只斤铁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是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9).元武孛儿只斤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10).元仁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1311年即位,在位10年。武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思想作为工具,并革除武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11).元英孛儿只斤硕德八刺(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仁嫡子。英即位后进行革新。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被杀,时年21岁。

  12).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元世祖太子线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13).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泰定帝之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14).元文孛儿只斤图帖木儿(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两次在位,在位共5年。武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15).元明孛儿只斤和世瓎(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元武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17).元惠孛儿只斤妥帖睦尔(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明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遣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出逃。1370年,病死,时年51岁。

  1).清太祖(入关前的第一位):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2).清太(入关前的第二位):即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

  3).顺治帝:即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他是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庙号“世祖”。

  4).康熙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帝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在位61年。庙号“圣祖”。

  5).雍正帝:即爱新觉罗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帝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园。庙号世。

  6).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庙号高。

  7).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乾隆帝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

  8).道光帝:即爱新觉罗旻宁,为嘉庆帝次子,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葬慕陵。

  9).咸丰帝:即爱新觉罗奕詝(zh),他是道光帝第四子,母亲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庙号文。

  10.同治帝:即爱新觉罗载淳,他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

  11).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tin),年号光绪,爱新觉罗奕譞(xuān)之子。1874年同治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庙号德。

  12).宣统帝(清废帝):即爱新觉罗溥仪,他是爱新觉罗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基,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溥仪后来在东北的伪满州国当,但是实际上是日本的傀儡,是傀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投降,逃离到苏联的溥仪被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在被宣判有期徒刑三年,出狱后当上一名普通的工人。

  伟大成就天文1、中国古代的记录——最早记录日月食、哈雷彗星等天文现象。2、中国古代在测量方面的成就——石氏星表。3、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浑仪和简仪。4、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甘石星表》、《太初历》、《授时历》等。5、中国古代的理论。

  3、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4、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识。5、马王堆出土的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

  3、中国医学独特的针灸疗法。4、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5、中国古代的外科学成就。

  3、世界历史名城——唐代的长安城。4、辉煌灿烂的故宫建筑。5、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

  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演变情形,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简而言之,即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