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代晋江大学士后洋相国的历史典故吗?你了解灵水民间俗语“抱牛过溪”的由来吗?不懂没关系,且听英林镇湖尾村的口头文学讲古师苏辉细细道来。
今年71岁的苏辉老师从16岁开始潜心收集和研究晋江民间故事传说、俗语和笑线年退休后开始奔波于安海、东石、金井、龙湖等地讲古,当地上了些年纪的群众只要一听说:“苏老师要来了!”都会蜂拥而至听他讲古。
一聊起晋江民间故事,苏老师可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名胜古迹、人物传说、俗语典故,随便一点,他都能一五一十地说出个所以然来。
“现在很多人了解的民间故事,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苏老师说,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过多地追求文化快餐,如果历史文化典故、民间故事不再被提起,会渐渐被遗忘。这也是他60岁退休后,到各地讲古的最大动力。
小时候的苏辉很爱听母亲讲故事,由于母亲曾经在私塾念过书,饭后经常给他们几位兄弟姐妹讲历史故事。远至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五代十国等名著故事,近至晋江民间传说、乡里的好事。
打小在母亲的熏陶下对历史故事产生浓厚兴趣的苏辉,从十六七岁开始注重收集、整理这些零碎的故事。为了弄清一间传说的来龙去脉,苏辉会深入当地考证,找到当地的老一辈,听他们讲述故事的原委。例如为了考究后洋相国杨景宸回乡报恩的故事,他先后到与故事有关的几个村庄去询问,再起来。为了摸清俗语“抱牛过溪”的由来,他多次前往灵源询问当地百姓,还到故事中提到的溪流、石板等地点考证,力求获取故事最原始的一面。
“有时候顺利,有时候也会被。”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的他,常常利用假期到各地收集、了解民间故事,当然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然而他总是云淡风轻地略过,并继续前进。因为有意识地收集民间故事,苏辉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留意别人说的话,这也无形中为他收集了许多故事要素。
2004年退休后,苏辉先是在晋江担任口头文学讲古师三年,每期讲述一则十分钟的民间故事。后来受邀到晋江市老年大学、各村老人会定期讲古,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围观、聆听。这得益于他能把每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讲得很精彩、透彻,“我以讲古为乐,他们以听古为乐。”苏辉开心地说。
讲古之余,苏辉也喜欢给大家讲笑话。为此,他还特意将收集、编写的笑话汇集成一本《笑林集锦》出版,集齐了250多个简短的笑话,送给亲朋好友,令人看了会心一笑。而每到一处,苏辉讲完古后就翻开《笑林集锦》,再讲几个笑话逗大家开心开心。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口头文学讲古师的苏辉老师,笑称自己这方面的记忆力很好,所有收集到的故事全都储存在脑海里,随时取用。就连在讲古、到老年大学讲课,他也无需打草稿,“因为兴趣、注重,所以从小就开始强化这方面的记忆,不会忘记。”
“民间故事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忆,我们不能忘。”苏辉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晋江民间故事的传承,尤其是年青一代。(记者_柯明娇)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