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7月31日电(记者周相吉刘坤)川北深沟密林处,一个隐藏山中的小村落,有着一段特别的历史。村民家中的马灯、悬崖上的石洞、村口的磨坊……川北工农红军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红色”遗迹。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寻访。
7月底,骄阳似火。在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张家嘴村,一栋川北民居的大门上,挂着“张友民故居”的牌子。南部县党史资料介绍,张友民是1932年升钟寺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此后是川北工农红军总指挥。
村里还有参加起义的红军后代,张子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张友民的孙子。张子洪从小就听奶奶讲村里的红军故事。“村里的红色遗迹,那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张子洪说。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踩着杂草丛生的小来到村后悬崖边。戴着草帽的老乡一手抓住草藤,一手用力撑着崖壁,向半空中的山崖爬去。记者紧随其后,脚下泥土不时滑落。在崖壁,两个连体岩洞出现在记者面前。
在洞口的石壁上,依稀有一道深深的石槽,封上石块,外人根本无法进入。进入洞中,完全感觉不到盛夏的炎热。在稍小一个岩洞的角落里,岩石颜色稍深。老乡说,这里原来放了一口水缸,供藏身的红军喝水。
“这就是红军洞,红军将士藏在这里,在短期内根本无从知晓。”张家嘴村支部敬正山说,这里的起义遭到了军阀的反扑,很多人只得四处隐蔽。
张家嘴这片山林,有着许多这样的岩洞。在这个村里,很多老人都对它们印象深刻。村民们家族传承的记忆中,红军洞这一说法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晌午时分,记者一行从山洞下山,在进村中看见一个刚维的“私塾”。据南部县党史资料记载,张友民在张家嘴村办起私塾,利用此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据点,发展壮大力量,准备起义。
村民们这栋私塾,有很高的热情。前年过年,这个村1社、2社在一起吃团年饭。期间,有人提出要集资红色遗址,大家解囊。在外地创业的张加鹏就直接出资2.5万元。那天,2个社共同捐资了10余万元,用于修缮村口的私塾。
年过八旬的老人张加杰说,红军的故事、红军的,都一代代印刻在村民的骨子里。在这里,很多村民还保留着一些“历史”。
张加杰带领记者走进堂屋,他弯腰在床下拿出几件用口袋装好的物件:两个锈迹斑斑的马灯,几个铁枪头,还有灯台……这是张加杰的父亲张安邦传下来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些是重要的。”张加杰清楚记得父亲说过的话。
他提着满是灰尘的马灯说,这是他父亲给张友民牵马赶夜时用的。当时,张安邦背着一面红旗进行转移。“那个红旗有一个店铺那么大!”张加杰说。
据史料记载,1932年11月25日,四川省委、南充中心县委和阆南县委组织领导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庙一带的农民,举行了一次震撼全川的武装起义——升钟寺起义。先后参加起义的农民、乡村手工业工人、士兵共约5000人。起义后,这支队伍正式打出了“川北工农红军”的旗号。
张家嘴村村口,三五个磨盘长满了青苔,青苔上又长出了嫩枝绿叶。这里是张家嘴村的磨坊,不仅是村民们当年磨面之处,也是起义红军的地下联络点和情报信息的中转站。
记者翻阅党史资料,那段历史出现在面前:升钟寺起义后,部队遭到多敌军。川北工农红军总指挥张友民只得在组织安排下,分散突围。为了敌人,他把香朝自己脸上扎,变成麻脸。
根据地下工作需要,他最终转移到军阀杨森部旅长任炜章的部队中,此后又策动了该部队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师,张友民任参谋长。
升钟寺起义之后,军军阀还对张家嘴村进行。张子洪说,奶奶先后在山上岩洞及庙子里躲了一年半,才逃过一劫。但是村里200多间房屋被军烧的一干二净,几十人被杀。
61岁的张家汉还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骑在爷爷张明焕脖子上的情景:“爷爷脖子上有一块长长的疤痕。”
升钟寺起义后,军阀进行了疯狂的反扑。“这里有21个起义群众被,并被押往刑场,爷爷就是其中之一。”张家汉说。
砍下20个人的人头后,轮到张明焕。一刀下来,他顺势倒了下来,结果脖子被砍了一部分,但气管和食管并未受伤。待敌人走后,他一手托起下巴,一手爬着向前,到天亮鸡叫才回到家。
“家里不敢开门,听到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后,爷爷才进了屋,后来到处躲藏。”张家汉说,张明焕是爷爷后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叫张明科。
村中密林深处,还有红军试验枪炮的靶场。这个靶场在一个沟谷之中,现在村民们把它取名为“龙潭”。即使干旱连连,那里依然有一股泉水从岩缝中渗出,甘冽无比。
今年53岁的东部战区陆军副参谋长王鹏,2006年7月被任命为原南京军区某摩步旅旅长。2008年3月,经严格考核,这个旅成为原南京军区数支外军模拟部队中的一支。他也由此成为一名“蓝军司令”。
夏夜的风,穿过松林,捎来阵阵小虫的低鸣和桃林的果香。山坡上,800多座墓碑如一列列士兵,守望着脚下的土地。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牢记红军丰功伟绩,伟大长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纪录片《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将于8月1日在10套。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