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豪杰历史网 >  Tag标签 >  古代四大才女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一人一首代表作李清照名气最大她是皇妃20-09-24

    赵姓名字大全蔡琰,字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最早的时候她嫁给河东卫仲道,但是丈夫早亡,二人又没有孩子,她在丈夫去世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后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掳走,嫁给了匈奴人并生了孩子。十二年后,曹操重金将其赎回,将其嫁给…[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是谁20-09-09

    卓文君是汉代著名的才女,蜀郡巨商卓王孙的女儿,姿容美丽,精通音律,尤善弹琴,文采卓然。卓文君的丈夫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两人的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本人也留有不少佳作,像《白头吟》里“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就是她写的。蔡文姬,三…[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20-09-09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1、卓文君:汉代才女,善鼓琴。家中富贵的卓文君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在得卓文君帮助后也终得成名天下。2、蔡文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阅读全文]

  • 成都空姐空少创意毕业照四大才子携手四大才女19-03-14

    东哥格格“江南四大才子”耐不住寂寞,从繁盛的大明罗袖翩跹,穿越时空来到了众多成都东星航空专修学院,牵手“四大才女”一起上课、一起参加校园好声音。又到毕业季,近日,一组“四大才子、四大才女”的毕业照走红网络,八位准空少、准空姐分别扮演了历史上有名的江南…[阅读全文]

  • 女油画家全新视角诠释“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图)19-03-12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女性寥若晨星,名垂青史的“才女”更是屈指可数,对于“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选,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另一说为卓文君、班昭、蔡文姬、李清照,对此,在今年三八妇女节被评选为“新四大”的…[阅读全文]

  • 农药英雄蔡文姬 居然还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18-08-07

    梦见拉屎在裤子里提到王者荣耀里的蔡文姬,大家肯定都知道她和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那我们今天就在游戏之余,了解一下历史上的蔡文姬吧!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才名极盛人生却不美妙或离乱或18-08-05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临邛巨商卓王孙之女,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是,她十七岁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大才子司马相到卓府,席间,他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阅读全文]

  • 揭秘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其中一个竟被曹操看中17-12-12

    在古代的中国,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尤其是在当时男权社会之下,很多女人根本就没有读书写字的机会,所以对于文学、等方面的事情几乎是不知道的,不过凡是都有例外,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一些才女,比如说下面的四位。历史上著名的“愿得一,白首不分离”说的就…[阅读全文]

  • 上下五千年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你能说出几个?17-12-10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东汉末曹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悲凉的时代悲歌。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17-06-17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阅读全文]

  • 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都是谁?17-06-16

    中国文化,在中国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史册的“才女”是寥寥无几。而谈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她们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红颜,真正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不…[阅读全文]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热门标签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