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考古发现 > 正文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类别:考古发现 日期:2022-4-8 14:47:51 人气: 来源:

  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大遗址,发掘出的码头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交通系统。昨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南阳黄山遗址再获殊荣。河南继续稳固历年获评项目大幅度领先优势。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会是黄山遗址?其实,早在今年3月14日,黄山遗址就获评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3月18日,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黄山遗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南、白河西岸,西南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千米,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的小土山上及周围。

  从2018年5月,到202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遗址开展了长年连续考古工作,确定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发掘面积共2400平方米。

  黄山遗址是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大遗址。

  它是目前南阳盆地中已发现的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的遗址,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是探讨南阳盆地、江汉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发展的关键遗址,也是中华文明研究的关键遗址,为我国新石器时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和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家庭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工厂式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时期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这些可以填补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空白。

  黄山遗址还出土了沿用三个时期的码头和人工河局部等遗迹。山下西岗上大型人工河,同东、南、北三面的古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码头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从1990年到2021年(参评年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持续了32年。32年,产生了320项十大考古新发现。北到,南到海南,从旧石器时代,到唐宋元明清,考古项目可谓琳琅满目。

  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省。有句话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历年来河南省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则是一个佐证。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统计发现,32年间,河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达到了50项,陕西的28项,江苏的22项。在前三名中,河南的总数是第二名陕西和第三名江苏的总数之和。

  32年中,仅在1993年、2002年、2018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没有河南的身影。1990年、1991年、1994年、2020年等年份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每年的获评项目都达到了3项。

  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更是占到了5项,分别是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河南考古入选项目,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宋代,各个时期几乎不断线,这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最为密集。

  从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一次评选至今,这一影响深远的考古盛事已走到了第32个年头。

  根据了解,2021年,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有1700余项,候选单位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核准,最终确定了32项参评。当时,河南共有两项参与了初评,分别是安阳陶家营遗址和南阳黄山遗址。

  3月30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正式开始。20个入围项目代表、考古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

  最终,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河南虽然仅有1项进入了终评环节,却依然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继续领先于其他省份。

  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公布入围名单,南阳黄山遗址再获殊荣。32年间,河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达到了50项,继续稳固历年获评项目大幅度领先优势。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季建业 情妇 周冰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