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1883-1943年),留下了《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著作,其主要成就在于词学、女权和动物
在十三届全国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表示,中国在《野生动物保》《畜牧法》中对野生动物、农场动物设定了法律,对伴侣动物的则尚未形成共识,立法仍在探索之中。这让我们想起90多年前的一起涉及近代中国动物、“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1883-1943年)的案件。当时,人们无解她对待动物的态度,对其冷嘲热讽甚至,引发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名誉权争讼。
宋代刘挚说得好:“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晚清民初,就有不少山河残破、日以逗笑为业的文人,新鸳鸯蝴蝶派作家平襟亚(1892-1978年)就是其一。他在出版界很有名气,写了不少风趣的短文,可惜“三观”相当老派。1926年,他在公共租界创办《笑报》,3月某日刊出一篇题为《李红郊与洋狗》的文章,署名捉刀人,以“女文豪李红郊”影射吕碧城,她每天到朋友家赠送诗集,晚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心爱的洋狗放入浴缸,亲自为它洗澡。
作为人的平襟亚,最擅长利用“名人效应”,跟名女人较劲,尤其是跟女作家抬杠。女作家文笔好,一旦被骂,必撰文还击,界大热,销量就大增。如1941年他与张爱玲发生激烈笔战,她多拿稿费,大肆渲染其。吕碧城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非常符合的“博眼球”之需。她养的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被摩托车撞伤,在赔偿问题上与肇事者发生了争讼,本来也不算大事。但平襟亚立刻发现了好素材,刊文吕碧城对肇事者不依不饶,把狗看得比人还重要。
以见长的平襟亚,文章篇篇骂人,却很有骂人的技巧,擅长用“官”“民”“商”“钱”“米”“”“钞票”等字眼捕捉读者的兴趣。他甚至出版过一本《骂人百法》的小书,把骂人技术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吕碧城的这篇《李红郊与洋狗》,把动物主义者吕碧城写成了一个性情谿刻、锱铢必较的女人,令吕碧城愤而诉诸法庭,完全达到了其“博眼球”的新闻效果。
自视甚高的吕碧城,看到《李红郊与洋狗》一文后非常生气,到英国公馆向卓投诉。卓与吕碧城关系不错,又身兼会审公廨团的陪审官,《笑报》主编平襟亚及《李红郊与洋狗》一文的捉刀人王小逸。二人闻讯潜逃,开庭时均未到场。在卓的下,法庭将《笑报》主办人之一李春荣判处公堂之罪,关押三个月。
平襟亚躲过庭审,改名沈亚公,辗转隐藏于苏州等地。吕碧城没有达到事实、恢复名誉的目的,不肯息事宁人,将平襟亚的照片发到报馆,自费刊登广告,他。她甚至表示,愿意以慈禧太后亲笔描绘花鸟画为赏,希望捕获平襟亚。但平襟亚藏匿不出,吕碧城的努力收效甚微,案件中止审理后,被搁置下来。但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变化。
1927年5月北伐军进入上海,收回裁判权。平襟亚于时局之变,委托律师去函询问吕碧城是否继续诉讼。吕碧城失去卓的,其因为动物受伤而索要赔偿的做法,也不为时人理解,意识到诉讼已无胜算,决定不予理会。平襟亚的律师向法院申请撤销通辑令,并回到了上海。这起女作家的“司”,遂以不了了之的方式结束,其中蕴含着近代中国人对待动物的思维进退,更是很少有人意识到。
十九世纪末,动物主义作为一种“他者文化”传入中国,在当时的思想土壤中生根,因曲高和寡和衔接障碍而难以发展。吕碧城游历欧美归国后,兼采平等观念,融合中国古代同情的气质,构建了以“护生”为核心的动物,成为近代中国动物的。从1928年起,吕碧城致力于“护生”思想的和动物运动,通过在《大公报》上撰文,以及出版著作《欧美之光》,其动物。她还经常发表,宣传动物,呼吁建立中国的动物协会,其设想虽大多并未成功,却为中国动物的早期发展作出了贡献。
越是先进的思想,越是难以得到时人的理解。文人平襟亚以戏谑为业,以的文字相垢,刊发《李红娇与洋狗》吕碧城爱狗胜过爱人,为了打“司”而大费周章,把吕碧城的动物说成狗仗人势,其用心与手段可以与唐代《补江总白猿传》欧阳询相比。这种无聊文人的恶谑之举,对不熟知的事物采取讥讽的态度,也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先进思想的理解断层和。钱包颜色与财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