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作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最瘸的腿”,俄罗斯海军也一直没闲着。本月5日,俄罗斯第三艘22800型轻型护卫舰下水(从装备来看是首艘第二批次22800,按照惯例或许也会叫22801型)。这实际上是俄罗斯开工的第四艘本型舰艇,不过由于承建三号舰的摩尔造船厂刚刚划归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水面舰艇的建造还需要学习一个,所以轻车熟的列宁格勒佩拉造船厂抢先下水了22800型的四号舰风暴号。
相比于本型舰的首批两艘,这次下水的第二批次在外观上和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首批22800更加类似于“海上巡航导弹发射车”,主要用于发射对地的巡航导弹,全舰防空仅由两座AK630近防炮负责。而第二批次22800不仅将两座AK630换成了一座海基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甚至为这套系统装上了4个方向上共8面相控阵雷达。给800吨级的舰艇装8面相控阵也是目前俄罗斯海军的典型特点——微笑中透露着贫穷。
贫穷导致了俄罗斯造船行业的,而俄罗斯造船业的则直接制约了俄罗斯海军的发展。在1991年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划归乌克兰之后,波罗的海造船厂成为了俄罗斯唯一能够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造船厂。而实际上波罗的海造船厂此前只承建过4艘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基洛夫级),苏联海军的其他巡洋舰,如:1155型(无畏级)、1134B型(卡拉级)均为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
波罗的海造船厂一直以来都专攻民用船只建造。在承建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之前,其最后建造的最后一艘大型水面舰艇是20世纪20年代的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而波罗的海造船厂能够在老牌巡洋舰建造工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手中抢下1144型的建造,也完全是因为其在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过程中积累下的“核动力舰艇的建造经验”。
在某场地缘灾难摧毁了红海军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之后,波罗的海造船厂慢慢吞吞地完成了第四艘1144型巡洋舰——彼得大帝号,而第五艘1144型则直接被取消。如此,波罗的海造船厂与苏俄大型水面舰艇的也几乎走到了尽头:除了1997年开始为印度建造了3艘11356型护卫舰以外,波罗的海造船厂在军用舰艇建造领域没有发出过任何声音。
虽然现状并不乐观,不过俄罗斯依旧对波罗的海造船厂给予了厚望。2011年,俄罗斯与法国谈妥了购买法国西北风级两栖舰的合同。根据合同,法国先直接为俄罗斯建造两艘西北风级,此后法国转让相关技术并由俄罗斯自行建造两艘同型舰。而负责“西北风斯基”建造的,正是波罗的海造船厂——整个俄罗斯境内目前只有波罗的海造船厂,拥有能够建造如此巨大的舰艇的船坞。
不过后来随着法国方面的毁约,“西北风斯基”也跟法国原装西北风一起去喝西北风了。但由于确确实实完成了分段建造,俄罗斯希望借此项目提升波罗的海造船厂的,大型水面舰艇建造能力的努力倒没有一起付诸东流。同时好在凭借着几十年来的技术积累,波罗的海造船厂的核心项目:大型核动力破冰船、柴油电动破冰船、水上核电平台等民用特种船只依旧能为船厂带来不错的利润。这使得在俄罗斯下决心重拾大型舰艇建造的时候,至少会有一个“不倒的后墙”。
主攻俄罗斯水面舰艇建造的北方造船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厂曾经负责了1134型反潜舰(克列斯塔I级)、1134-A型反潜舰(克列斯塔II级)、1155型反潜舰(无畏级)、956型舰(现代级)等大中型舰艇的建造。不过自从2010年以来,该船厂经常性的亏损。其负责建造的22350型护卫舰从2005年开始建造,却至今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式服役(主要由于“棱堡”系统实在扶不上墙),也是该造船厂现状的一个缩影。
上述现状也体现出了俄罗斯造船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军民融合实在太差。俄罗斯在民用船舶领域有雄厚实力,能够积累大量资本和人才的造船厂无法参与到军用舰艇的建造中来;而为俄罗斯海军“输血”的大户,如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潜艇、印度航母)、海军部造船厂(潜艇)和北方造船厂(水面舰艇)则几乎没有自主盈利的能力。实际上这些造船厂已经走入了美国造船厂的困境——仅能依靠海军的订单过活,而显然俄罗斯拿不出像美国那么多的钱来“养活”造船厂。
除了造船厂的困境以外,俄罗斯海军面临的问题还有自苏联时代就恶病缠身的海军战略问题:哪怕是在苏联国力最顶峰的时期,苏联海军也仅仅能够算是一支近海海军——更准确的说,是一支漂浮在苏联近海的第二陆军和第二战略火箭军——对于苏联海军来说,其只要能够掩护陆军在欧洲上的推进,以及北约舰队进入“堡垒海域”干扰核潜艇进入发射阵位就好。
畸形的“顶层设计”令苏联海军建造了一支畸形的舰队:以苏联的强大国力和红海军的巨大体量建造了一支“巨大化”的“空潜快”部队。在这支海军中,轰炸机、巡洋舰(包括水面的和水下的)、舰、潜艇共同构筑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反潜/反舰防御网,即以新地岛为核心、囊括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堡垒海域”。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支花费重金打造的豪华海军,既不能让苏联获得某些海域的制海权,也不能美国及北约在全世界的绝大部分海域行使制海权。虽然苏联的海军将领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与其“闭关龟缩”不如冲出大洋去和美国人轰轰烈烈的“干一场”,但在官僚主义的苏联,一两个有远见卓识的将领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有限。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几乎彻底失去了在公海大洋上采取积极行动的能力。
红海军舰队构成的唯一优势其实是在其发展早期的性价比较高。但随着舰队核心核潜艇的技术发展,这种舰队构成渐渐成为性价比最低的选择——在所有的海军舰艇中,核潜艇是与民用船舶的建造脱节最为严重的,这表示船厂无法通过民船订单来分摊核潜艇的建造成本。
“堡垒海域”的思想,还造成了红海军在舰队战略部署上的问题——由于地理上的分隔,红海军被人为的分割为了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舰队五个舰队。这首先违反了“兵力应该集中使用”的战略原则。而这一原则已经被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证明其有效性。显然,苏联人并没有吸取到其“前任”,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中血的教训。
上述两个问题在苏联分崩离析后又被新生的俄罗斯海军所继承:虽然俄罗斯趁乱拖走了尚未完工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原名第比利斯)号航空母舰,但其直到第二个十年,米格-29K服役之后才具备使用舰载机水面目标的能力。而此时,年久失修的库兹涅佐夫早已经不适合远洋作战。结合俄罗斯海军对于大型水面舰艇发展不温不火的态度,我们可以判定,哪怕至今仍是世界上的主要海上力量之一,但俄罗斯海军并没有成为一支远洋海军的主观意愿。
在兵力部署上,俄罗斯海军继承了苏联海军的遗志,依旧被分割成了5个分舰队——这使得俄罗斯海军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上的海军力量,相对于其主要假想敌都处于绝对劣势。无论是无处不在的美国,还是的北约或者东方的日本、韩国。对于这种奇特的“惯性”思维,倘若日俄战争中的海军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泉下有知,不知当做何感想。
在面对的主要海上上,我国与苏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们都面临这美国海军这个体量巨大且无处不在的敌人;我们都需要和美国海军的“附属反潜大队”做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岛链对于我国就像格陵兰-冰岛-英国(GIUK)防线对于苏俄一样令人窒息,时至今日,我国核潜艇都很难“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破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如何吸取苏俄海军的教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是我国海军需要考虑的一件大事。
在造船工业方面,负责建造我国主要战斗舰艇的大型国营造船厂,都在民船建造方面有极其雄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即使是在经济大萧条、船舶需求猛跌的“造船工业寒冬”,这些船厂依旧能够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为我国维持舰艇的建造能力制造了便利,也为我国海军的扩展壮大提供了基础。
在舰队的战略布置上,由于独特的地理特性,我国目前海军只需要考虑一个战略方向,即西太平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海军主力舰艇数量一定呈增长趋势。而当我国海军主力舰艇数量增长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美国海军也不得不重新马汉穷其一生所的——集中(马汉曾经在其著作《海军战略》中称“集中这一原则就是海军战略的ABC”)。
哪怕我们的海军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相提并论,只要持续保持海上力量的增长,美国海军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是放弃在一个、乃至一些海域的制海权(继续分散部署),还是放弃在全球范围内的制海权以在这些海域取得优势(集中)——正如他们在1917年和1942年做的那样。就结果而言,前者并不能美国在任何海域的优势,而后者至少可以其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的制海优势。
而到时,两国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舰队应该集中布置在哪?是除了可以拼个你死我活之外毫无用处太平洋,还是“世界的胸腔”印度洋?显而易见,前一种部署方式不仅在平时和战时都毫无收益,还会造成世界其他海域“制海权”的真空,造成“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混乱局面。
除了造船工业和海军战略之外,人的主要问题是,在面对美国海军时,无论是红海军还是俄罗斯海军都本能的表现出了一种“惧美情结”,这种情结才是制约了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他们以任何方式公然挑战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制海权,这使们花费了无数心血建造的舰队成为了摆设。古巴导弹危机便是这一情结导致的最直接的。
反观我国自身,能否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苏俄好,是否有决心建设一支挑战美国海权的强大舰队,并用其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我国的发展利益,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一直受到苏俄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国产航母的发展,至今仍是在苏联1143.5型(库兹涅佐夫级)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同时,从时间上来看,我国航母的发展仍旧是以“苏联速度”乃至慢于“苏联速度”进行缓慢的摸索尝试。
在勃列日涅夫任期结束之后,苏联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从1143.5(库兹涅佐夫级)型发展到了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级),在后者动工之时,前者甚至还没有完工。对比之前的《出鞘》提到过的“美国速度”,如今我们航空母舰建设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以如此速度扩充我们的主力舰队是否能够使我们避开苏俄的失误,而在同美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呢?答案不言自明,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