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骆丽华通讯员李土寿报道:8月25-29日,“乞巧·生命影像——全省乞巧传承人图片巡展”在广州塔拉开帷幕。展览用影像集中展示全省乞巧传承人的形象与故事,通过精选的照片,集中展现传承人的艺术风采和个人魅力。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卫国、原湛江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朱卫国作为粤西唯一民俗学者,在该图片巡展上展现来自湛江的乞巧传承人风采。
据了解,朱卫国上周应邀赴穗,参拍“乞巧·生命影像——全省乞巧传承人图片巡展”摄制。而由朱卫国任总体设计和艺术监制,阮伟、、李荣仔、黎明等民间艺人联袂携手制作的民间乞巧工艺贡案《红土七夕·盛世呈祥》获全省金,为广州市乞巧文化博物馆收藏,现正在广州展出。
展出的贡案《红土七夕·盛世呈祥》整合已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方一绝人龙舞,扬威海外的醒狮、驱邪纳福的傩舞、图腾灵神的石狗、栩栩如生的飘色、惊险高难的舞鹰雄、英俊威猛的紫薇貔貅、逐疫迎祥的蜈蚣舞、传统演艺的南派粤剧、雷剧,天下四绝之雷州换鼓和形态逼真的牛郎织女、王母仙姬及英姿焕发的仪仗队、六国标旗、大汉旌旗、狮头旗幡、吉祥罗伞等人物浓缩造型与牌坊、鹊桥、石栏、灯笼、供果、花草等景物。贡案汇雕塑、彩扎、刺绣、绘画于一体,古今交融,别具特色,犹如一幅绚丽多姿的湛江民俗风情画卷,彰显出岭南七夕乞巧文化的信俗与盛世和谐的主题。在广州乞巧文化节上展出后,这一组红土民俗风情的群体映象记忆,引起现场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还有,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多种方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卫国自少年时到湛江学习戏剧表演艺术,至今从事文化工作近50年。哪怕退休多年,仍心系民间文化,未能清闲安养。对于当地民间团队的现状深感忧虑,屡屡提出建设性意见。
朱卫国说:“我希望在湛江的某一个公园或适当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做一台更大更完整的‘贡案’给湛江的市民观赏,让子子孙孙学习、了解和雷州文化;我们的民俗文化正在流失,希望有关部门能制订更有力的措施民俗文化,使这些历史久远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出更耀眼的。”
湛江日 主办 网络中心 制作 未经湛江日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