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历史名人走近名人墓倾听历史回声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5-4-22 18:32:38 人气: 来源:

  走近名人墓

  倾听历史回声

  名人墓碑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映射,名人墓承载着许多的内涵,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能今人对先哲的记忆。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历史文化与传统,选择去名人墓感受久远历史余颤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细数乐清的墓碑,有国家文物单位明朝刑部尚书高友玑家族墓群,省文物单位南宋状元王十朋之墓,我市文物单位章纶墓、吴杜墓、李孝光墓、戴福墓、张淮南墓等。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出发,在青山绿水间游春、赏花,到一个个记录着史海沉浮的先哲墓中去探寻先哲们留下的历史印记。

  记者 黄小双

  章纶墓

  李孝光墓

  侯氏家族墓

  王十朋墓

  吴杜墓及墓道石刻

  高友玑墓

  张淮南墓

  章纶墓位于仙溪镇坦村横屿龟山之北,坐东朝西,由墓室和四坛组成,章纶墓入口立有一石门,额书“明礼部尚书章恭毅公之墓”,像大多数名人墓一样,依山而筑,呈扶椅式,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于明代宪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1988年新建“章忠毅公章吴通谱诗碑”,1990年,重建石碑坊。

  章纶墓中心是一条用卵石铺砌的石甬墓道,长约50米,宽3米,其中有一段是用18个方形石头和33个圆形石头垂直排列而成。墓道两侧古树参天,从外到里对称分布着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显得庄严肃穆。墓用条石砌成,座椅式,依山势逐渐增高,分五坛。

  章纶(1413-1483):章纶像字大经,号葵心,仙溪镇南閤村人,明朝正统三年(1438)乡试中举,次年春闱得会魁,殿试中二甲三名进试,正统四年进士。景泰三年,因直言帝位继承一事景泰市,,一度濒死,不屈。三年后英,释出,擢礼部侍郎,以立朝刚正著名,后来在礼部侍郎上20年得不到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辞官回乡。去世后被宪追封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号“恭毅”,有《章恭毅公集》存世 。

  线:开车至仙溪镇坦村,参观完章纶墓后,可以驱车到仙溪镇南閤村参观明代的牌坊群,牌坊群由章纶始建,其续建而成,沿村入口古道自北向南排列。如有时间,到附近雁荡山著名景区—显胜门旅游。

  李孝光墓位于大荆田岙村西一里的柚树岭北面山麓,墓极简朴,为李去世近五百年后的清光十六年(1836)秋所重建。墓碑上镌刻着:“元崇文阁秘书监丞致仕训国大夫孝光李公号五峰偕夫人徐氏之墓。”

  李孝光(1285~1350) 元代词作家。字季和,祖籍大荆镇田岙村。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四年(1344)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擢升秘书监丞。名入《元史·儒林传二》。著有《五峰集》、《雁山十记》、《云门》、《北楼》、《孝经图说》等,明初即佚散,现存诗823首,词27篇,文42篇。

  线:驱车到大荆田岙村,现在可以找到李孝光的墓碑,田岙村附近有雁荡山著名景点—石门潭,这个季节还可以到附近的白箬岙山上欣赏花似雪的梨花。

  古墓群坐落在上侯宅村的峰下,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旁边树木郁郁葱葱。古墓已有近470年的历史,现在的古墓群是经过侯氏族人集资修缮的,看起来比较新。

  据《蒲岐镇志》记载,明朝进士侯廷训一家四代共有四人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而后他们的坟墓也被当地人称为“进士墓”。侯廷训有兄弟及堂兄弟共14位。这个古墓群发现时有37圹墓穴,其中2圹没有碑志。经过对碑志的解读,发现此古墓群葬的侯氏族人分别是侯廷训与兄弟侯廷诫等人。如此多的明朝古墓,为研究明代乐清的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一位进士是侯廷训,他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考上的,初任南京礼部主事,后来调到吏部任职。

  第二位进士就是侯一元,嘉靖十年(1531),侯一元中浙江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七年后,登进士第。二十八岁的侯一元就此踏上了。侯一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有人认为,若以侯一元文集中的作品与明代著名文学李梦阳、何景明诸先辈相角,“识者犹谓格力相当而神化过之”。

  第三位是侯傅邦,他是侯一元的儿子,排行第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上进士,初授冬官主事,后来出任广州知府。

  第四位是侯应宾,他是侯一元次子侯化邦的长子,与侯傅邦同年登进士第,初授南宁推官,继而调任南昌推官、四川乡试考官、礼部郎中。最后又升为漳州知府。

  王十朋墓位于乐清市四都梅岙村牛塘山南麓,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单位,依山势自下而上修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王十朋墓神,上下五坛,踏步及围墙均用块石垒砌,地面用鹅卵石镶砌。底坛台地呈梯形,左右侧原有碑亭,现存亭基。原来立有《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二方,现在看到的是1982年修缮的时候根据原文刻制重立。五坛为墓丘,墓丘呈扶椅式,由块石及青砖垒砌。在五坛的墓入口处两侧设文、武官俑各一尊,右武左文。墓中间立有2000年重刻“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之墓”墓碑一方。

  王十朋墓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但是其墓坛上原有的石兽、石俑等在时期遭到,现的石兽、石俑等已被移至王十朋纪念馆。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政和二年(1112年)生于乐清左原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主持殿试,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擢为状元,为乐清史上唯一状元。

  线:从市区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可达梅溪村,到牛塘山南麓参观王十朋墓后,参观梅溪草堂及王十朋纪念馆。

  高友玑墓为我市现存规模最大、雕刻最精之名人墓葬,建于明代,位于北白象镇高岙村高岙山西麓。三面环山,中有盘谷,外围有青龙、凤凰、等山峦,林木葱茏,气势雄伟。墓依山而建,上下五坛,占地1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由神华表、碑亭、神楼等单体石构建筑以及石像生组成。1989年被列为国家文物单位。

  墓葬分三组,中间一组自右至左分别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边一组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边一组为高友玑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中间一组为四柱三牌楼,两侧均为六柱五牌楼。又有明代碑亭两座,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里跳用上歪,正脊和吻兽也尚完好。还有华表一对,牌坊二座。这些都是石构建筑,仿木构形式,制作精致,浮雕生动。高友玑墓保存完整,为我市罕见的现存古墓。是明代石构建筑中的佳品。对于研究明代建筑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友玑,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字肃政,号南屏,出生于北白象茗屿高岙村的一门簪缨望族。30岁登进士第,累官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晋阶资政大夫(正二品),是乐清历史上最高的人。他为官四十余年,历事三朝十九任。一生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素食布衣,所居朴陋。嘉靖八年(1529),69岁高龄的高友玑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带着几箧伴随他宦游多年的图书回乡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家乡开设了“南屏书院”,遗著有《南屏遗稿》。高友玑86岁辞世,由于其政绩卓然,嘉靖赠其太子太保(从一品),赐谥“襄简”,并专门拨款为他建墓地于此。

  磐石重石村

  琯头村

  高西村

  梅溪草堂

  蒲岐上侯宅村

  大荆田岙村

  仙溪南閤村

  乐清市

  线:市区到蒲岐上侯宅村约十多分钟车程,参加蒲岐侯氏古墓群后,可以到蒲岐吃海鲜,参观城门。

  线:从乐清市区出发沿104国道约17公里到达高岙,乘市区至琯头公交车在高西村下车沿村道进入就可。

  张淮南先生墓坐落在其故乡—琯头村横春山(又名芝山)。1996年5月12日,经中央部批准新修建。横春山位于瓯江江畔,沿石阶而上,不足百步就可看到国学大师南怀瑾题写的碑:“国士无双,张淮南先生宴息之处。”再沿着石阶朝左前方走几米,一座高大的墓碑映入眼帘,“张淮南先生之墓”七个大字遒劲有力。墓道的入口处还立着一块石碑,刻有淮南先生生平简历。墓碑左旁走廊的碑刻上有蒋的题词“赴义至勇,秉节有方,斯人不永,沉光。” 题词“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 、彭德怀的题词“国士无双斯人不存,九原可作万里相招。” 、李克农的“豺虎尚纵横,大局岂堪重;巴渝多雾瘴,忠魂何忍早游离。”

  张冲(1904-1941),北白象镇琯头村人,字淮南。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组织《醒华会》。1923年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旋以公费转入大学,并参加中国,任市党部委员。后任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等职。抗战期间作为代表参加国共谈判。在抗战中,张冲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九四一年八月,张冲病逝,深为哀悼,除在《新华日报》发表《悼张淮南先生》一文,亲自参加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具;风雨忆同舟。对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线:乘市区到北白象琯头村的公交车直达,膜拜张淮南先生之墓后,可以到古时瓯江第一渡—琯头古渡口走走,看看位于瓯江北岸乐琯运河端口西北的琯头船闸,坐在瓯江江畔吹着江风,看瓯江的船来船往。

  吴杜墓,位于磐石重石村菴山山麓,建于宋代,坐北朝南,墓地宽敞,占地约 1410平方米,墓丘呈扶椅式,依次分六坛,墓前原有圣旨门、神,均毁。现墓为1978年,的时候恢复了神等一些附属建筑,近年又有修缮,建了墓园坊,水泥硬化了地面等。墓坛内自上而下左右分别设有武官俑、石羊、文官俑、石马、石虎。现存武官俑两尊,石羊一对,文官俑一尊,石马一匹。近年修缮的时候恢复了文官俑一尊,石马一匹,石虎一对(原石虎被盗,现在看到的是根据原石虎仿制恢复的)。

  吴杜墓道石刻,雕刻工艺有别于唐、五代之石雕风格,是乐清境内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精品,时间的流逝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片片斑苔,但是他们依然神采奕奕。

  吴杜生于北宋绍兴30年(1160年),字月连,号珠松,祖籍江苏江阴。至南宋开禧元年,登进士,时年已四十有六。吴杜入仕后,老成持重,办事慎行,清政廉洁,断案,深受器重,官至礼部尚书。因钟爱乐清山水,后迁居于乐清磐石重石村。淳佑八年,病逝于重石,终年八十有六。后奉朝廷旨,建陵园于重石菴山。按部官制,墓前立翁仲、石兽。

  线:可乘公交车到北白象磐石重石村,吴杜墓就在重石村菴山山麓,与真如寺约百余米,与明朝镇国将军、都指挥使司(正二品官)戴福墓相距不过几十米远,参观完成吴杜墓可再到戴福墓参观。然后可到建于唐文德元年,八大古寺之一—真如寺欣赏真如寺的石塔,听古寺清音。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关键词:历史名人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