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在即,首先我想对同学们说,历史复习主要靠自己努力来完成。自进入高一以来,各科的学习都强调自主学习,复习也不例外,而这一次复习就是一次锻炼和培养大家自学能力的机会。
怎样看?我们必须把教材通看一遍,不论大字还是小字,我之所以让大家看小字是因为小字是对大字的解释或说明,便于更好的理解大字内容。同时我们还必须思考,在看本节的同时我们要把本节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对比(便于做选择题),如两次鸦片战争比较,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现代中国三个阶段的外交(建国初期、70年代、新时期),巴黎和十月的比较,两次工业的比较等等;看完某一节课后,我们要回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针对某一个事件,我们要找出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性质、意义或影响。如甲午中日战争、太平运动、辛亥等;现在的试题很多都是新材料、新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事件有完整的了解,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当某一章看完以后,同学们应当总结这一个阶段历史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比如: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及原因。请注意,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配有一些图表,需一并掌握。
很多同学说,那么多历史知识,我记不住,怎么办呀。或是记了,很快就忘了,怎么办呀。其实遗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惑,没有遗忘的记忆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在此我给大家推荐两种记忆的方法:
历史学习中,理解的作用最为重要,如果说记忆是基础,那么,理解就是核心。第一,“理解”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前承“记忆”,理解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对记忆又有反作用,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无效记忆。后启“应用”,历史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是无法应用的。况且,转换、推断本身就已涉及到了应用层次。第二,有些题中超过“理解”能力层次的试题依然不多。有些试题大家之所以不会,不是因为超出课本范围,而是由于这些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考生往往对隐性知识及其深浅度的挖掘感到非常棘手,实际上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如果能达到理解的层次,即对历史知识能够解释、转换和推断,隐性知识的挖掘也就到位了。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