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感悟“构建和谐世界”的音符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8-3-26 18:20:58 人气: 来源:

  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自然恶化日益危及人类和社会不稳定到人类的生活安全的形势下,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已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论述可以看作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的国家版本。[①]“和谐世界”的论述实际上也指出了对全球化进行管理的基本而现实的目标。中国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并以其为“十一五计划”的奋斗目标。而历史与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提出:“(历史课程)应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且“通过历史更好的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②]。即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认识当代面临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与当今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问题的关系是互动的,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使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构建和谐世界的“助跑器”的作用,值得探讨研究;也是新课程下探索历史课程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构建“和谐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持续发展。而和谐意识在中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之一。因而历史教学是和谐意识教育的最好的载体,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机会,只要教师抓住点滴不断渗透,就会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求知旺盛的中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和谐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加强了。

  的“道发自然”,庄子的“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中庸》中的“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王阳明的“大人者,以天地为一体也”,等等。这都说明人类自古就认识到人类自己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生态智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的思想准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古代社会意识领域的一种体现。面对着生态、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而“历史学就是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特殊互动”,[③]且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这就对历史新课改的进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也特别强调“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历史渊源展现其历程和前途,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和。”[④] 所以担当此次课改重任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重新审视历史学科的环保教育功能和在教学中树立科学发展观、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历史教学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助跑器”。

  应该说,在过去的岁月里,人类已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我们当今构建和谐世界的宝贵财富。只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稍作留意,及时渗透,就会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意识教育的功能。

  例如:在讲秦朝的历史时,指出早在秦朝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有进一步认识和重视。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代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的《田律》大意为: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上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到7月才能解除。可知这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了人类的,也后代,今天我国执行的“封山育林、自然区、休鱼期等等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都源于此。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至今泽被川西,这其中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吸取;

  适当补充古人对问题的一些认识和有益的做法,以及留给我们的启迪,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其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史观、人地互动、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问题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在感叹历史的同时痛思现实,警示自己。

  跨入21世纪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带着在20世纪中与大自然搏斗、与灾害搏斗的疲惫。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调理自然生态良性发展,如何弥补人类在以往年代所犯的,如何充分发挥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积极作用,这些显然都是极端严肃的课题,需要人类认真地思考。。因此,使历史教学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助跑器”,是现实所需和形势所迫,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例如:教学中注重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使学生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在现实中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每年春季的北方沙尘天气最令国人头痛,而沙尘的强度和流程影响的范围性逐年加大,2006年4月16日晚到17日早的一夜之间30万吨黄沙一夜撒向城,市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张明英表示,经预算,市降尘每平米20克。空气质量属最严重的五级重度污染。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令国人反思,为什么?源头在哪?如何根治?为此我在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时及时渗透并作一分析,引导学生在回顾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刻原因之一:气候和因素。学生列举历朝历代草原的历程导致了今天的沙尘,从历史上的教训来看,学生为之痛惜和惊恐:实际上中国古代森林草原丰盛,春秋战国以前华北西北景色葱郁,气候温和,自然优美。从秦汉时期开始,草原逐渐遭到严重。生态平衡逐渐失衡,草原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呈快速消失之势。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现实分析草原荒漠化的影响与如何解决提出合理化。学生结合实际联系历史得出,目前草原已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不可持续性发展阶段。草原旱灾、雪灾和沙尘暴等灾害十分频繁,所以一夜之间的30万吨的沙尘的到来就不足为奇不足为怪了。对如何恢复草原的往日生机作一个小型课后的课题研究。

  又如:国内的黄河、渭河、汾河等北方河流变得灾难频发;据报告:全球过半大河“喊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各地的大河正在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干涸。据英国《报》2006年3月12日报道,在全球500条最大的河流当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河流干涸问题很严重,甚至有一些大河已经退化成涓涓溪流,埃及的尼罗河到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曾出现过断流。这将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人类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合理运用,会得到意想不到教学效果,既达到渲染课堂氛围,又进行了和谐意识教育。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www.k6c8j.cn www.81pdp8.cn 特价团 智童教育 德国塔诺五金

关键词:世界历史感悟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