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委杨元忠在《以史为鉴谋复兴--写在临夏州史话丛书修订出版之际》一文中指出:这套史话丛书,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夏地理之重要、自然遗存之丰富、历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风情之浓郁、各族人民之勤劳。临夏是古丝绸之南道之要冲,被誉为河湟雄镇、中国西部旱码头,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今天团团带你一起回顾历史,领略临夏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之大禹治水的源头。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而最早的西羌,是生活在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广通河(古大夏水)、漓水一带的土著民族。
据《》载禹所积石之山清梁份《秦边纪略》云:盖黄河人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禹部落属于原生活在甘青地区的羌族向东发展的一支。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今积石、太子山)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
积石山,汉时设立过何关县。西晋时在这里设立临津县。东晋时西秦在谭郊(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建过国都。隋代设立积石镇,唐代设积石军。明代洪武年间,改为积石关。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设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积石峡谷两岸绝壁峭拔,望之令人眩晕;重岩叠嶂,雄奇嶙峋,遮蔽天日;危石险峰,横空而出,惊心动魄。峡中黄河急流奔湍,声若巨雷,浪拍石崖,生云吐雾,奔腾咆哮,一泻千里。这壮美的景色连同大禹治水的功德,勾起了无数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文赋。远在晋代,成公绥在《大河赋》中写道: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上古时候,沧海横流,江河无序,洪水泛滥,百姓遭殃。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良田,淹死了无数人。尧帝从群臣中选择能人去治理,人们推举鲧去干这件事。鲧采用筑堤堵水的办法,堵来堵去,这儿堵了,那儿开了,,一事无成。尧帝便把鲧处死了,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接受了治水任务,找出了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先进行实地考察,从灾害最大的黄河开始。他循河逆流而上,来到积石山,看到黄河被高大峭拔、蜿蜒几十里的积石山所挡。洪水壅聚,雨季中常常漫溢出来,咆哮而下,造成九州之内的灾害。禹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凿开一个缺口让黄河水泄出去,才能消弭灾害隐患。于是,他决心劈开高高耸立的积石山。他带领万民百姓治水的事业从此开始了。他们带着石斧、石刀、石铲、骨铲等简陋的工具,奋战在积石山上。他们吃的是粗糙的食物,穿的是破皮袄烂毡毡,夜晚常常露宿野外,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有人在山上摔死了,就在山上刨个坑埋了;有人在水里淹死了,就在河中水葬。活着的人为死者举行简单的葬礼后,立即又投入紧张的劳动。
禹是治水的首领,跑在治水现场的最前沿,手上长满一层层老茧,脚底结出了厚厚的疔痂,蓬头垢面,忙得连头和脸都顾不得洗一下。指甲脱落了,浑身的汗毛也掉光了,远远看去像个蠕动的黑虫,手下的人个个被得直淌眼泪,用更大的劲头投人到治水之中。
禹治水的十三年中,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口,没顾上进去看一看。第一次经过门口时,他听见自己的新生儿子呱呱落地了,妻子由于分娩的痛苦正在大声呻吟。手下劝他进去看看产妇婴儿,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过,听见儿子唯呀学语,挥着小手叫父亲,禹向妻儿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含着热泪离开了。第三次经过口,孩子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拉着父亲的手往家里拉,他爱怜地抱起儿子,亲了一下,叫儿子告诉母亲,治水忙,没空回家,又匆匆离去了。他三过而不入的敬业,深深地打动了治水的人。
他们凿呀凿呀,经过异常艰苦的劳动,积石山终于被凿开了,奔腾的黄河水从凿开的缺口飞泻而出,顺着开出的河道欢快地向东流去。禹和他的伙伴们高兴得笑了,黄河两岸的笑了。禹采取了与他父亲相反的做法,凿山开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引入河道,归向大海,消除了水患。
大禹治水的时候,在工程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坚硬的石山,简陋的工具,开凿难度很大。对特别坚硬而巨大的花岗岩,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就伐来山中大树,燃起火来,进行烧烤,等把石头烧到通红,再浇上水,让石头裂出许多缝来,再用撬杠去撬,费时费力,实在很难。正在开凿的时候,从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上背了一个图案,图案上就是一些圈圈点点、横杠竖线,此即《河图》。大禹从圈圈点点中受到,开凿的技术大为提高,凿开了河道。他得到这个《河图》,就能,很快就把水患治平了。
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美丽的传说,没有文字记载,只有后人追述记载了他的功德。《尚书·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绵延几十里的积石山被黄河拦腰切为两段,中间形成黄河峡谷,长50里,这就是著名的积石峡,峡谷两岸绝壁峭拔,望之令人眩晕;重岩叠嶂,雄奇嶙峋,遮蔽天日;危石险峰,横空而出,惊心动魄。峡中黄河急流奔湍,声若巨雷,浪拍石崖,生云吐雾,奔腾咆哮,一泻千里。这壮美的景色连同大禹治水的功德,勾起了无数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文赋。远在晋代,成公绥在《大河赋》中写道: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