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备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二)拿走不谢!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7-8-12 23:14:01 人气: 来源:

  (2)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昭文新报》《循环日报》《汇报》,些报刊主要是介绍、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且多反映社会。

  (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利用报刊,(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大力宣传科学思想。

  (4)20世纪前期,中国先后创办《》《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性报刊,同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中华人民国成立后,《》《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工具,而《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3)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的进步影片。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

  (1)1958年,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最初,只有、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建有。即使在这些大城市,受生活水平,也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电视节目也比较单调。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2)具体原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盲目扩大生产。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管制证券业。

  (2)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为摆脱危机,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4)社会福利: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告别“”政策占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理论,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所有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十月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的国内战争时期。

  (1)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3)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危机。(很多政策超出战时需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形势。到1925年,苏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1)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2)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国;给企业部分;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尽管赫鲁晓夫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勃列日涅夫把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2、内容问题及影响、(1)经济: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的关键。

  (1)时间: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2)内容: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概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现在国180多个,中国是国之一。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国提短期货款。

  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1)概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总部都设在,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因此,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3)影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和支配地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加强了贸易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3)作用:创造了一个贸易,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自关贸总协定缔约以来,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些谈判缓解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体系化方向发展。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2)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3)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4)1992年,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联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也在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1992年,美国与、墨西哥签订了《贸易协定》。1994年,贸易区正式成立。

  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流通。

  (2)无论是美国,还是和墨西哥,都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4)贸易区成立后,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也积极推动把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贸易区。

  20世纪80年代,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1)1989年,等12国在首都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洲和南美洲四大洲,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5)两极格局的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关贸总协定成立后,通过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缓解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位于,它是一个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公平贸易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国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隶属于三好网,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历史学科服务平台,每天提供最新干货知识、学科指导、备考策略及在线答疑!

  知识纵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高中历史易错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上)|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下)|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总结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授业:高中过来人给高一生的15条忠告|衡中学霸教你如何提问题|怎样历史又快有牢?|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历史选择题的9项“秒杀”神技|九大快速记忆历史|文综复习拿走不谢|如何掌握历史时间|历史答题标准大

  轶闻史趣:历史君评价《锦绣未央》|中国四大著名错字,竟无一人质疑|漫画版春秋战国史|为什么“买东西”不是“买南北”?|古人买房记:岳飞真土豪|《stone历史剧》--楚汉之争(上)|《stone历史剧》--楚汉之争(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