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龌龊的种族“我的手机这几天又快被你们记者打爆了。”这是今天,记者拨通老山汉墓发掘现场总指挥、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武钰的手机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因为近日的一则消息称考古人员即将撤出老山汉墓,漫漫10个月的考古发掘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具体撤出的时间定在下个星期,但是田野发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考古工作的结束,下一步我们还要对出土文物进行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王武钰告诉记者。据了解,从老山汉墓开棺至今,考古人员已完成了对外回廊、墓道的清理,又出土了一批文物包括木器、漆器等,但并未发现诸如印章之类有助于破解墓主身份之谜的文字性器物。考古人员还在墓道里发现了一种类似排水系统的汉瓦结构。目前,整个发掘工作已近尾声。
其实,关注老山汉墓的并非只有记者,更重要的还包括背后的大批受众。昨天,在一辆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得知记者的身份后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是“老山汉墓又挖出了什么宝贝?”
对“宝贝”的关心,实际上反映了百姓对考古进程的关注和文物意识的提高,曾经有一位老文物工作者对记者感叹:“考古过程过去一直都是一件秘而不宣的事情,现在忽然间要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连普通群众都可以对你七嘴八舌地议论一通,一下子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甚至还有些不习惯。”从连篇累牍的报道,到直播汉墓开棺过程创下国内首次大规模现场直播考古的先例,再到普通群众可以买票参观发掘现场,老山汉墓首创的这一式考古的做法,其积极的意义正日益出来。
“我们今年可是因为老山加了不少班”,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刘卫东告诉记者,今年该馆接到群众的热线电话出奇得多,迄今通过群众提供的线索征集到的石刻文物就有300多件,“连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都没有歇一天”,而群众打来电话时普遍都表示是因为看了老山的报道才知道国家还有《文物保》,有自觉文物的义务。而本报9月份报道的另一则消息也同样为普通市民中日益浓厚的文物意识做了注脚——在两广新文化街东口的施工工地,文物工作者深夜挑灯发掘文物,竟让围观的群众“上了当”:市民以为是盗墓贼在连夜盗宝,一通报警电线警车。
在汉墓开棺之后,有不少热心读者在打给的电话中表达了失望的情绪,对此,考古专家一再强调,出土多少金银珠宝不是衡量考古价值大小的根本依据,而考古工作者更为关心的则是汉墓发掘能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多少汉代的历史文化信息。
据介绍,老山地区是汉晋以来的传统墓地,五六十年代在这里曾发现过汉代墓前石阙以及西晋墓葬。老山汉墓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而对西汉时期地区所在的燕国12代诸侯王的研究,多年来也一直囿于研究材料的缺乏而难有进展。今天,虽然老山汉墓墓主之谜仍未最终揭开,但它毕竟给考古专家们提供了崭新的素材和视角,比如,老山汉墓贵为王侯级别,为什么其题凑并没有使用通行的柏木?其题凑的形制为何不同于大葆台汉墓?燕国史专家、市文物研究所陈平认为“等待破解的悬念越多,对研究者就越有利;田野考古虽然结束了,但是对老山汉墓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着,它能帮助我们搞清一些历史谜团,进一步深化汉代史的研究。”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