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解密国军抗战五大主力及其名将都有哪些!

类别:军事历史 日期:2019-5-18 19:51:38 人气: 来源:

  名气最大的五支部队,号称“五大主力”。其中“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第74军是打出来的、第五军是练出来的、第十八军是宠出来的,新六军是孪生出来的”。

  1、新1军 外号:“天下第一军”看点:抗战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代表人物:郑洞国、孙立人。核心部队:新编22师、新编38师(后调拨到新6军)。

  新1军为军五大主力之一,有“天下第一军”的美誉。官兵文化水平高,全美式装备,在抗战后期成立后是国军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你想像看看,与日本人作战有美军飞机,前门有中型坦克,后面有重炮,战士手中有火箭筒、喷火器、冲锋枪,对付手中三八大盖日军的,在缅甸中一个新一军战士可以抵挡3个日军,对日军持续进攻两年,打通了印度到中国的交通线,几乎全歼日军精锐“丛林之王”第十八师团。但是由于成立较晚,在抗日战绩不如74军多。涌现杰出人才:“远征将军郑洞国”、“东方隆美尔”孙立人、“中国的巴顿廖耀湘”、“东方蒙哥马利”李鸿。主要战绩:1944年缅北。东北战场“只要不碰新1军,不怕蒋匪百万军”。结局:在辽沈战役被消灭。

  2. 第74军 外号:“抗日铁军”、“五大主力之首”看点:抗日中参与著名战役很多,战功最多。代表人物: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

  核心部队:51师、57师、58师(三支部队实力平均)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是100多个军中参战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军,并屡建功勋,获陆军最高荣誉“飞虎旗”。第74军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参与战斗最多,战绩最好。在抗日战争中打赢了多场战役,战功最大,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抗战铁军。第二任军长王耀武才干过人,在山东长期流传着“山东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不如一王”的说法。涌现杰出人才:“飞虎将军”王耀武、“虎威将军”施中城、“悍将”张灵甫、“山地一只虎”周志道、“谋士”邱维达。

  主要战绩: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在抗日战争战攻最多最大。结局:在47年孟良谷战役被消灭,重组后48年淮海战役再次被消灭。

  核心部队:二OO师、荣誉第一师(后调第八军)、新22师(后调新一军)。1938年10月,第五军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是抗战初中期间唯一的机械化军,最多时候有5万人。第一任军长杜聿明重视练兵,1939年3月,军委会派员校阅第五军后,将它的军事训练列为全国第一。蒋介石对这支全国唯一的机械化军视为珍宝,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将它划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从不轻易投入战场使用。在39-41年期间在国军中战斗力最强,时有杜聿明、郑洞国、邱清泉、戴安澜、廖耀湘五虎上将。

  4、 第18军 外号:“童子军”、“超级军”、“土木系核心”看点:是蒋介石第二最宠爱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最好,是最不受欢迎的部队之一。代表人物:陈诚、黄维、胡琏。核心部队:第11师。

  是第二号人物陈诚的起家部门。陈诚系统的精英几乎都从18军和11师出来。青年人才最多。陈诚军事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部队11师,“木“则代表 18军。 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其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

  1946年5月,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涌现杰出人才:“”陈诚、“猛将”黄维、“奇才”胡琏。主要战绩:淞沪会战、湖北石牌战役、雪峰山会战、金门战役。

  5、新6军 外号:常胜军看点:在解放战争初期数次一个团战胜一个军。代表人物:廖耀湘核心部队:新编22师在44年由新一军分出。是新一军的姐妹军,五大主力成军最晚。在解放战争中是东北国军头号王牌。进东北后所向无敌,数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基本说明战争初期新22师一个团可以顶东野一个军,差距非常惊人。解放军后期口号“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涌现杰出人才:中国的巴顿廖耀湘主要战绩:安东战役、威远堡进攻战结局: 48年辽沈战役被消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bijoux pas cher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