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考古似乎和现代社会相隔甚远,对普通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近年来,随着考古做梦洗头发现的深入、考古手段的进步、考古知识的普及,考古不再是生僻冷门的领域,而是与每个人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
近日揭晓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可以提供佐证。考古学家李伯谦认为:“这些发现相隔年代时间长、地域广泛、内涵多样,为中华文明补充新材料、提供新认识。”更值得欣喜的是,每年考古新发现的评选也是一次专业考古的宣传普及,让我们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日渐深入,让考古和社会结合更紧密。
随着社会加快发展,如何平衡经济建设和考古发掘值得探索。作为金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太子城遗址在考古发掘时,配合冬奥会建设,将太子城遗址作为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的中心,成为冬奥会的亮点之一。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极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为研究我国宋代城址与衙署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在考古遗址发掘展示中,当地将遗址与世界遗产申报结合,做到和研究并重。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认识龙山时代晋陕高原人群流动、社会变迁,乃至探索中国史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发掘采取了边边研究边展示的手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分享考古发掘。事明,重大考古发现可以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得益彰,成为当地发展社会经济的亮点,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北洋海军舰铭牌,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首次得以明确。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让我们能够重温历史、珍惜当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考古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和我们有什么联系?再次审视这些问题,我们的心中有了更丰富的答案。有人说,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挖掘出来、舒展开来进行窥探。一个个考古新发现,能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提供,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源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成为经济建设的亮丽品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 2019年04月01日 11 版)(责编:冯粒、袁勃)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推荐阅读
致敬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丨致敬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的艺术探索与思想。【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深入挖掘书院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思想、,探讨书院参与地方及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贡献,为理政提供有益。【详细】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