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名鞅,字志父,是晋国的正卿。他在春秋晚期执掌晋政50余年,纵横中原,是春秋战国之交重要的家、军事家。他建立了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中心的赵氏家族根据地,为赵氏家族的崛起和向北部、东部扩展奠定了基础。赵简子在晋阳城积极推进,招贤纳士,为后来的赵国储备了雄厚的实力。他通过长达九年的斗争,击败了范氏、中行氏两家,奠定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发展雏形。赵简子死后,长眠于自己倾注了很多心血的晋阳城,据专家们研究赵卿墓的墓主人很可能就是他。
1988年,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第一热电厂扩建工程中发现了赵卿墓。根据墓葬的规格和随葬的礼器来看,墓主人享用了诸侯之礼,这现象一方面反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赵卿在晋国显赫的地位。
赵卿墓墓长11米,宽9.2米,深14米。该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共出土随葬器物3421件。其中仅青铜器就达1402件,还有车马器、玉石、玛瑙、水晶、玻璃、绿松石等,大多青铜鼎中还有牛、羊、豕等的骨骼,这是葬礼中举行过盛大祭祀仪式的证明,为研究晋文化提供了最丰富最完整的断代资料,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
从赵卿墓中出土文物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从社会现象方面来看出其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周礼》中有关于列鼎制度的: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西周初期已把青铜器作为礼器,因此列鼎制度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推行,但礼器的纹饰、大小没有统一,尚未形成规制。西周中期以后,列鼎的制度基本形成,不仅鼎的数量有一定等级,而且与鼎配合的簋、鬲的数量也有一定等级。直到春秋战国,天子权威已经衰落,诸侯常常僭越礼制,使用天子的礼制下葬,而在赵卿墓中我们就看到一位正卿享用了诸侯之礼下葬。
升鼎是列鼎制度的核心,赵卿墓共出土了三套“升鼎”,分别为7件、6件、5件一套,显然享用了诸侯之礼,超出了他所任的等级。鼎作为煮牲、盛牲器,是祭祀祖或宴请贵宾时的核心,可分为镬鼎、升鼎和羞鼎。镬鼎就是煮肉中的大锅,而升鼎就是将镬鼎中煮熟的各种牲肉盛放其中的小锅。与镬鼎相同,升鼎也是可以分为牛、羊和豕三种。由于密封条件好,在赵卿墓升鼎内的“”还有一些残留的肉,这恰好与牛、羊和豕这三种动物的骨骼相对应,而牛、羊、豕三牲齐全的祭祀礼被称为“太牢”或“”,是等级最高的,是天子和诸侯才能使用的。
石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出声音。石磬是春秋战国的乐器,由于磬在祭祀活动中日渐显出其突出的地位,阶级也渐渐地加入这一乐器的研制中,并将这一乐器视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由于历代帝王的追逐,加快了石磬艺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编磬。太原赵卿墓中出土编磬13件,石灰岩制成,有水蚀孔洞。或许是出土时太过破碎,音序不准。作为随葬明器,也可能礼的因素更大于乐的因素。
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一些有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壮大,出现了代天子发号施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自商代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马驾的战车和附属的徒步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作战方式也以车战为主,各诸侯国兵力的强弱,往往以战车的多少来衡量。
自西周以来,在周王室和诸侯的宏大墓葬中,除了青铜器和玉器以外,大量的随葬车马成了一种制度,这与车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息息相关。最初时候,王室贵族随葬的车马数量并不多,还能够安放在墓室之内。春秋之后,车马的风气盛行,所以只能在墓葬附件设置一个车马坑。
太原赵卿墓中发现了车马坑的附葬,位于墓的东北侧。它是大型积石积炭木椁墓,无墓道,车马坑面积达110平方米。其平面呈曲尺型,由车坑和马坑两部分垂直交会组成。赵卿的车马坑内共有古战车16辆、战马46匹,全部都是蒙古马系,为研究马骨提供了实物资料。赵卿墓重视车马的,这是因为当时诸侯纷争,车战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手段,于是拥有战车的数量也就成为衡量列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赵卿墓附葬的车马的数量显示出:他是赵氏家族中具有显赫地位的人物,在生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春秋晚期晋国诸卿中实力最强的一位,能征善战,有长期的戎马生涯。
赵卿墓墓葬规格和随葬礼器表明,墓主人已经僭越了诸侯之礼。这既反映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也显示出赵简子在晋国显赫的地位。从侧面印证了史料所记载的,赵简子在晋国名为正卿,实已独断晋国,其家族在晋国的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后来赵氏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简子一生的作为为光大赵氏门庭做了很大的贡献。
苏玲玲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