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马伯庸6月29日晚在思南公馆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创刊5周年拉开序幕,主讲了《三国文学中的历史可能性》。
适逢《东方早报》创立10周年,《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创刊5周年之际,《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计划举办一系列文化。6月29日晚,著名作家、三国业余爱好者马伯庸应邀到思南公馆,以《三国文学中的历史可能性》为题,为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徐小平、周濂等名家将陆续举行4场。
秦罗敷是联络孙策和董承的间谍?贾宝玉和孙悟空是同一个人?马伯庸在中详述了近年来努力沟通历史和文学的具体,真正做到了“句句都有来历,结果令人惊喜”。
马伯庸对三国题材一直情有独钟,他从小听三国评书长大,之后看央视的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再后来看书,“把书的封面都翻烂了”。后来他觉得小说不过瘾,又去读《三国志》,在历史和文学的相互印证中,他发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历史小说。
马伯庸说,在历史小说中,“历史”是基础,重点在“小说”。他最喜爱的历史小说是徐兴业先生的《金瓯缺》,该书共四卷,“前面两卷特别好看,可惜后面两卷我到现在都不敢看,太惨了。”一般的史书是零碎的历史材料的集合,比如某年某月某人干过某事,但其心理动机却模糊不清,在客观行动与心理动机之间,有着巨大的空间,而这通常是小说家绝好的素材。
以《三国志》为基础的《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的代表,罗贯中在其片段化的史料里大量发挥想象力,补充了很多故事的缺料,将人物起来,最终写出了大时代的历史感。马伯庸认为,历史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的“历史的可能性”“它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但在一个合乎逻辑的框架内,它是可能发生的,是的。”马伯庸拿自己打了个比方,“比如很多年后有人写我今天开,说外面下雨,马伯庸脚滑,摔了一跤,连摔十八个跟头,,匆匆结束。虽然我还好好地站在这里,但这的确是可能发生的。这样写,就是展示了一种历史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在史书里,大人物与物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马伯庸更偏爱物,理由很简单,“因为阐释空间更大”。在他的《三国配角演义》中,他挖出了不少三国里仅仅出现过一两次的人物,用推理、间谍等当代通俗小说的套重新赋予了他们的命运。事实上,这种在史料的空缺里寻找写作灵感,将现代元素与历史杂糅的做法并非马伯庸独创,小说大家博尔赫斯、丹布朗等都曾做过类似尝试。
马伯庸一直自称“业余文学爱好者”,这有几分自嘲,也有几分是事实。他的八小时工作是某外企的销售,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八年,暂时不会变化。
谈起在销售和作家的身份自如切换,让他非常愉悦,“编辑催稿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他,对不起我有本职工作,我要开会。要向公司请假的时候,我告诉老板,对不起我有本职工作,我要开。”
马伯庸有着普通作家难以想象的粉丝忠诚度和黏度,成为亲王粉(“亲王”是粉丝给他的昵称)难,一入门下,却总是铁粉。前天虽然一直下雨,但早有粉丝在思南公馆对面的咖啡馆等候,一看到亲王出现便上前求签名求,更有从合肥专程过来的女粉丝,带着食物准备“投喂”他,的互动环节格外精彩。
有人问他,四大名著的世界观已被,下一步是否会尝试打通?马伯庸说,他曾用中国武侠的套,写过一部糅合了教教义,并对经典故事进行演义的小说,叫《欧罗巴英雄记》,这部小说以贞德为主角,她十四岁下山擒狼,用的剑法叫“因信称义”,后来贞德被烧死,剑法却侥幸传了下去,传给了一个小儿马丁德,后来他开创了。
小说里有一个片段,“是在最后的晚餐上,跟十二吃饭,他的大彼得去拿酒和面包,回来之后发现现场一片混乱,不见了。他就问别人,怎么了?另外两个过来说,大师兄不好了,师傅被他们抓走了!”说完之后,底下欢呼声一片,纷纷呼吁他早日将此小说出版。
也有读者问马伯庸,如果有机会可以穿越回三国,最想成为谁?亲王说贾诩,“首先因为他活得长, 其次他辗转五主,一辈子在漩涡里打转,都没受过伤,最后得以善终。”亲王话语刚落,就有粉丝上前,“不对,亲王,我觉得你应该想当张辽,能止小儿啼。”亲王大笑,“是的是的,我家孩子夜里哭得厉害。”
在翻滚的笑声中结束,读者们捧着亲王签下的“逢考必过”、“求好男人”满载而归,对于这个将他们在雨夜聚集起来的微胖男子,两个小时哪里来得及好好喜爱。据《上海书评》介绍,马伯庸8月份还会再来上海,参加书展,并为届时出版的新售。男人冬泳 打一食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