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智慧

类别:军事历史 日期:2018-6-2 22:29:11 人气: 来源:

  兵家和纵横家四个代表人物是一个带出来的两对徒弟:庞涓和孙膑,苏秦和张仪。兵家流传后代的代表著作主要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对中国历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注释的是三国著名的家、军事家曹操。《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界上也久负盛名。在唐朝的时候(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清朝的时候(公元18世纪)传入欧洲,界上广为流传。近代几部主要的军事研究经典,都是参照了《孙子兵法》或者受了《孙子兵法》的影响或的。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坦言: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法国的拿破仑将《孙子兵法》作为必备的兵书随身携带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廉大帝悔说,如果早一点读到《孙子兵法》就不会战败了。《孙子兵法》至今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不同的文字,有新闻报道说,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给它的海军陆战队的军官们每人发一本英文版的《孙子兵法》,要他们在战场上读,自己去参悟。

  1972年4月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辨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现在一般人认为的《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那是历史的误会或者附会。《三十六计》的产生年代远远晚于《孙子兵法》。其实,《孙子兵法》是一部系统地阐述用兵之道和用兵之法的系统兵家理论著作,流传到现在的通行版本是十三篇。《孙子兵法》不仅仅是讲“兵法”,更重要的是讲“兵道”,即用兵之道,例如,兵道与、外交与战争、将帅与士兵、进攻与退守、用兵与用计等等,是一个十分严密的体系。例如,孙子认为:打仗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孙子认为用兵首先要讲“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战争不仅仅要讲战略和战术,还要讲“势”:“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比之为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他甚至提出“君命有所不受”主张:“将受命于君,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他认为打仗不能一味“尚武”,“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类似思想还有很多,所以,《孙子兵法》不仅仅是用兵之法,更是充满哲学、“道”和的系统的中国古代军事宝典。

  以前一般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候的孙武子,但1974年在山东临沂汉朝墓中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个很相似的版本,专家研究后发现,我们所看到的《孙子兵法》是由孙武与孙膑共同撰写的,应该是先由孙武开始,最后由孙膑整理完成的。

  关于孙膑与《孙子兵法》,有一个很传奇的历史故事:孙膑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有四个: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和军事家孙膑跟庞涓。庞涓是孙膑的学弟,但他先下山当了官,不可一世,孙膑下山后,庞涓怕孙膑抢了他的,就找人去打告,把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后来庞涓在一个山谷里头就中了孙膑的,孙膑设计把庞涓引到一个葫芦谷里面杀了。

  今天人们所读到的《孙子兵法》,应该说,是起于孙武子、止于孙膑的、集合了中国春秋战国之前中国人伟大军事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中国国学武器库中的利器之一。下一篇我们将紧接这个话题,从神秘的《鬼谷子》说到中国方术的方方面面。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