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血战上甘岭的将军:刘 瑄

类别:军事历史 日期:2017-6-21 21:36:26 人气: 来源:

  上甘岭战役中,第12军参战时,决定先将第12军的王牌91团拉上去。第12军军长曾绍山打电线师阵地上参战的第一支部队。为了掌握情况和加强对该团的指挥,由你亲自把91团带去。”

  刘瑄在给91团动员时说:“597.9高地一旦失守,五圣山也,敌人便可居高临下,使我们在辽阔的平康地区无法立足,整个朝鲜战局将会发生严重变化。你们到友军阵地上作战,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连队。你们是12军的代表队,要和45师搞好关系,虚心向兄弟部队学习,只准打好,不准。”

  91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1军1师1团,改变为八军后是著名的百将团——七六九团。31师过去在第11军时,但逢恶战,必有91团参加。31师原来是第11军的王牌,编入第12军后还是主力师。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91团是志愿军十一个军中穿插最深的团,被敌割断,远离我军战线多公里。该团临危不惧,绕道突围,在断粮七天的情况下,抬着几十名伤员,没丢一人一枪,在敌包围圈中寻隙突出,还抓回100多个俘虏。

  1952年6月,91团在官岱里西山无名高地防御战斗中,与南韩6师第2团、第7团反复争夺,坚守坑道十昼夜,守住了阵地,毙伤敌1600人。91团在官岱里西古直木里与美40师一个坦克连,战斗三小时,击毁敌坦克4辆、击伤2辆、缴获1辆。第15军著名战将张显扬作战强悍,他也称赞说:“91团能打,伤员给抬上担架了还搂着枪不放,说是伤好了回来以后还得接着打。”

  91团的一个连和第15军86团的一个连,在597.9高地依托坑道顽强抵抗,击退敌40余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歼敌1500人。

  31师92团和93团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92团的战士将手榴弹用干粮袋装了往腰上缠,这还不过瘾,又脱下长裤扎起裤管,塞满手榴弹后往脖子上套。93团是原“警卫团”,曾在黄崖洞战中立下战功。92团的7个连和93团的两个营以及106团,恢复和巩固了537.7北山表面阵地,毙伤俘敌7000余人。

  后来曾评价说:“91团反击、坚守、巩固597.9高地,出了最大力量。92团、93团对537.7北山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改变了537.7北山的斗争形势,由被动转为主动。92团打得漂亮,一上去就恢复了阵地。又经93团、106团后一段努力,使我们控制了主要阵地。可以说,战役结束寸土未失。”

  志愿军3兵团,正确分析判断了敌情,并根据志愿军总部的,于10月20日决定我第12军担任战役预备队。

  我12军先调第31师(辖属91团、92团、93团);继调第34师100团、106团、第35师103团、一共6个主力团陆续开赴上甘岭地区,准备参加战斗。

  “五圣山前沿作战,经13天激烈争夺,我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敌仍有力量把这个仗打下去……”。“我第45师打得英勇顽强,但也付出了代价”。“这个战斗越打越艰苦,如能再给敌以更大杀伤消耗,于整个战役乃至朝鲜战局意义很大。因此,兵团决心将这个仗打下去,再给敌人以大量杀伤,直至将敌击退,全部恢复阵地”。兵团强调:“我军必须树立长期打下去的思想,应准备与敌多次反复较量,才能达到目的,切不可操之过急”。“在作战中,不宜有失必反,而应有机会则大反,无机会则小反,以小反创造大反的条件;同时,切忌在反击时间、道选择上形成规律,为敌所制”。“在战术上要量敌用兵,发扬孤胆作战的和灵活的小兵群战术动作,注意步炮协同,发挥炮兵作用,并抓紧一切时机抢修工事,以达到减少自己伤亡,大量消耗杀伤敌人,最后恢复阵地之目的。”

  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对本军所属部队赴上甘岭参战很重视,决定先将该军王牌第九十一团拉上去。他亲自打电话给该军第三十一师,说:“九十一团是我军到四十五师阵地上参战的第一支部队。为了掌握情况和加强对该团的指挥,由你亲自把九十一团带去。”

  我12军受领上甘岭参战任务时,正当胜利完成历时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向我第67军交防之际,部队已陆续向休整地区转移。受领任务后,各单位立即在部队中进行深入动员,传达兵团的,发扬军事,迅速做好战斗准备。

  我第31师仓促受领任务后,及时召开了党委会。会议认为:上甘岭,举世瞩目。此战不仅关系到中线平康地区的安危,而且足以影响到整个朝鲜战局。我师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打好。

  10月底前后,第31师部队分别进至上甘岭以北地区。31师的领导,还带领各团的军政领导干部提前到15军接受任务,了解情况,学习兄弟部队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的优良战斗作风。师领导向各部队提出了“不怕疲劳,不怕流血”、“打好仗,搞好团结,为人民再立新功”的响亮口号。并详细地了解敌情,地形,研究和掌握敌人的作战规律。各团组织排以上干部和班战斗分批到前沿进行现地勘察,熟悉敌情、地形;第31师领导,组织部队灵活运用金城防御依托坑道作战的成功经验,进行临战训练,并根据上甘岭地区作战的地形特点,及时调整充实了后勤机构,先后从机关和勤务分队中抽调了近1000人,加强运输力量。各参战部队,由于深刻认识到上甘岭战役的重大意义,不顾连日行军的疲劳,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积极进行作战准备。广大指战员一致表示:粉碎敌人进攻,当好12军的代表队,创造更大的荣誉。

  上甘岭地区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经敌我双方反复激战,敌虽遭重大杀伤,但我第15军亦付出了相当代价。且537.7高地北山及597.9高地的大部份表面阵地被敌所占领,我15军45师、29师部分兵力退守坑道斗争。

  10月28日,兵团鉴于我12军部署调整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决定将我12军投入交战,对敌举行决定性的反击。

  以第15军45师一部,反击597.9高地,12军第31师91团作为第二梯队预备队,担任后续反击和反击后接防并坚守该高地的任务。第31师领导接受任务之后,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部主任李宝奇,迅速赶到德山岘,与第45师领导会合,组成了联合指挥所,部队立即进行临战准备。

  10月30日晚至31日晚,第15军组织10个连队对597.9高地实施反击,经过激战,歼敌4个连,并打退敌多次反扑,至31日夜,恢复了除11号阵地外的全部阵地。

  我12军31师91团,于11月1日18时,接受坚守597.9高地的任务。即以第3营8连,进驻占领主峰(编号3号)阵地,以及主峰前方9、10号和西北0、4、5、6号阵地。主峰东北2、8、1号阵地,仍为15军134团、86团各一部,防守。

  11月2日8时,敌即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敌首以密集火力向我反复袭击,发射炮弹10万余发,出动飞机100余架次,轮番轰炸扫射,持续时间达2小时之久。我阵地上,硝烟弥漫,石土飞扬,地面工事被毁。

  从10时起,敌即以美军第7师30团一个营、哥伦比亚营、美军空降187团一个营、南朝鲜第9师30团一、三营;先后向我发起多多梯次的猛烈。我第8连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与敌激战7小时,歼敌1000余人,阵地屹立未动。坚守在前沿阵地的第4班,巧妙利用弹坑,岩峰和的工事作为依托,分两个战斗小组轮番作战,激战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余人。创造了小兵群作战的范例。该班在激战过程中,连长3次派兵增援,付班长蔡兴海均以阵地无工事依托,兵多徒增伤亡为由,要他们回去增援友邻作战,充分体现了我军战士不怕艰险、孤胆作战的大无畏和关照全局、关心兄弟部队的优良品质。

  2日晚,第91团7连按预定方案接替了8连防守597.9高地主峰,同时第9连进入4、5、6号阵地坑道,负责坚守这3个阵地。并随时准备支援第7连在主峰上的战斗。

  3日拂晓,敌人约1个连的兵力隐蔽的进到我9号阵地前凹地,对我进行袭扰。8时至10时,敌人对我597.9高地进行了猛烈的、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紧接着,南朝鲜第2师31团1个营分两向我9号阵地和10号阵地连续冲击达15次,均被我击退。12时至14时,敌再次对我阵地进行炮火急袭后,向我9号和10号阵地连续7次,又被我击退。15时至17时,敌以2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向我9号10号阵地冲击。这时我7连已有较大伤亡,连预备队已用完,第91团当即命令第9连1排、以及2排4班增援7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这一天第91团7连和9连一部共击退敌小规模冲击35次,歼敌750多人。

  4日12时,敌人再次组织南朝鲜第2师1个营进攻我9号阵地,我第91团观察所及时炮兵,对敌实施准确、猛烈的轰击,痛快淋漓的杀伤敌300多人。15时至17时,敌人又从纵深调来两个连,再次向我9、10号阵地冲击3次,均被我击退。

  当晚,第91团命令第6连全部进入597.9高地主峰上的3、9、10号阵地和4号阵地;命令第5连,进入5号和6号阵地。

  按照兵团的,我12军副军长,于11月4日赶到五圣山地区,在德山岘组织前方指挥所。在15军的统一指挥下,直接指挥上甘岭地区第31师、34师的作战,以及15军第29师的配合行动。上甘岭地区的炮兵则由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统一指挥。

  5日拂晓,南朝鲜军第2、第9师,共计15个营的兵力,在飞机100余架次、坦克30余辆的支援下,再次向我发动猛烈的。3时,敌开始火力准备,5时40分,分2向我3、9、10号阵地进攻,用另外1个连向我0号、4号阵地迂回,分割我前后联系,战况空前激烈。

  8时,第91团5连主力加入战斗,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先后击退敌42次冲击,歼敌2000余人。坚守3号阵地的第5连新战士胡,在战友们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战斗,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击退敌人的多次冲击,歼敌280余人,终于在我后续部队增援下,守住了阵地。战后,志愿军部为他记了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主义人民国授予他“国英雄”称号,给章和一级国际勋章。

  当日下午,友邻第134团4连防守之2号阵地曾一度被敌占领,正带领全排实施现地勘察的第93团3连2排排长王砚田,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果断率众反击,歼敌200余名,夺回了阵地。排长王砚田顾全大局、机智勇敢,主动支援友邻部队而夺回阵地,荣立了一等功。

  11月5日晚,我以步兵91团1连、2连接替本团5、6连,守597.9高地主峰以及主峰西北4个阵地。同时以步兵93团1营接替15军友军,守备主峰东北的3个阵地。

  至此,我12军全部接替了巩固597.9高地的任务。除了友军主动放弃的11号阵地外,整个597.9高地,为我12军31师部队稳固控制。

  第91团在连续4天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先后与敌4个团作战,(美军第31团、美军空降兵第187团;南朝鲜军第30团、第31团)。击退敌1个连至1个团兵力的50余次冲击,毙、伤敌4200余人,俘敌1人,我伤亡600余人,阵地寸土未失。

  “第91团连续激战,先后击退敌1个连至1个团兵力50余次反扑,阵地岿然未动,部队英勇顽强,战术机动灵活,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第31师仓促投入战斗,人地两生,情况不熟,后勤运输、通讯联络诸多困难。但该师毫无难意,且十分照顾第45师之疲劳,动员师团直属部队解决运输力量。该师部队英勇顽强,各级干部指挥灵活,他们的战斗团结,实为我军模范”。同一天,中朝联合司令部,也对夺回和坚守597.9高地的31师所属部队,进行通报表扬,特别指出:“11月2日的坚守,伤亡小,胜利大,这样打下去,必能致敌死命”。我12军也发出:号召所属部队,虚心向第15军参战部队学习。

  在第31师91团、93团一部,坚守597.9高地的分队,与敌人继续战斗期间,第15军29师对占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敌人进行了几次规模不同的反击,但表面阵地仍为敌人盘踞。第29师坚守分队退入坑道后,继续艰苦的斗争。

  上甘岭作战的重点,转移到我与敌人反复争夺537.7高地北山阵地。据此,3兵团,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尽全力恢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并将兵力部署做了调整:以第31师91团及93团一部坚守597.9高地;集中第92团全团、以及93团主力,恢复537.7高地北山;以第35师103团到文碧里、洗浦里地区集结待命。

  兵团在作战中,特别强调:“要依托坑道与地反复争夺,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大、中、小反击结合;袭扰与奇袭结合;步兵与炮兵火力袭击结合(炮兵采取阵地分散配置,火力集中使用的方法)。除对表面主阵地必须坚守外,其他阵地,有利则守,无利则放,而用炮兵火力控制。特别要重视抢修地面工事,千方百计的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537.7高地北山,位于597.9高地以东,阵地狭窄,孤立突出,受注字洞南山、537.7高地主峰,以及597.9高地东侧11号阵地之敌3面火力。加之敌控制表面阵地以后,昼夜突击抢修,已构成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并设置了、地雷等大量的障碍物。

  鉴于以上情况,12军前线指挥所副军长,31师李长林副师长,亲赴现场,具体指挥部队反击作战。

  第92团受命后,在李副师长率领下,团长李全贵、孙坚、副团长姚履范、参谋长陈水香,立即召开会议,明确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作战方案。进行战斗动员,并组织干部,勘察地形。

  11月11日,第92团1连、7连、8连三个连,在我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利用当天大雾,于16时25分,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南朝鲜第2师17团一营,实施反击。

  我突击连队分三迅猛突入敌阵,经35分钟的激烈战斗,即歼灭敌大部,除9号阵地一个地堡外,其余阵地全部被我92团部队恢复。入夜,92团以第2、3连加入战斗,连夜抢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

  12日拂晓开始,南朝鲜第2师32团、27团和17团残部,在火炮300余门、飞机20余架次的直接火力支援下,陆续投入战斗,向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连续,战斗异常激烈。

  我第2、3连英勇抗击,与敌反复争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因被数倍与我之敌连续后,伤亡过大,弹药消耗殆尽,加之通讯工具被炸坏,与上级联络中断,后续梯队和弹药被敌炮火,不得不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坚守。

  敌迅速南朝鲜第2师、以及第9师各一部,在炮兵和航空兵密集火力掩护下,又连续向我猛烈反扑。

  我军指战员与敌浴血奋战,顽强坚守。第6连7班长程荣庆,4次负伤,在6连干部全部伤亡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直至再次腹部中弹光荣。战后,程荣庆同志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92团在4天的激烈战斗中,反击20余次,击退敌人近100余次冲击,歼敌2900余人。

  位于597.9高地主峰东北的11号高地,低下,敌人占领这个阵地以后,筑堡、挖壕、设网、布雷。用1个连兵力防守,利用这个阵地和537.7高地主峰及注字洞南山,对537.7高地北山构成三面火力,对我反击537.7高地北山和以后在该地区的坚守都不利,为配合第92团对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军前指、31师命令:第93团以一部分兵力,在第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同时,夺回597.9高地的11号阵地。

  11月11日16时40分,我炮兵以猛烈的火力向盘踞在11号阵地的敌人进行急袭射击,第93团9连3排和2排一部,随即向11号阵地发起,战士们利用炮火袭击效果,勇往直前,仅10分钟,即夺回11号阵地,全歼南朝鲜第2师31团第9连170余人,俘虏4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我仅轻伤3人,干脆利落的打了一个歼灭战。

  12日晨,南朝鲜军1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我进行疯狂反扑,我第9连以小兵群战术,顽强抗击。副班长杨国良小组,一昼夜击退敌人21次冲击,歼敌400余人。当战至阵地上只剩杨国良一人时,他机智灵活的用手榴弹、手雷,抗击百倍于己的敌人,最后在两臂负伤,情况危急的紧要关头,手持爆破筒冲向敌群与突入之敌同归于尽。战后,杨国良同志被追记特等功和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在537.7高地北山,敌我争夺仍很激烈。14日31师领导下达命令:由第93团接替第92团,防守537.7高地北山。

  14日夜至17日,我93团2营、3营,在团长李基中、副尹中蔚、参谋长赵文哲的组织指挥下,先后加入战斗,艰苦奋战3昼夜,打退敌人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歼敌1000余名。

  17日下午,6号阵地一度被敌占领,第8连只剩下8名同志,坚守坑道。我第93团3营立即将阵地上的连排干部和勤杂人员组成突击队,由营参谋长率领连夜反击,歼灭了突入之敌,恢复了表面阵地。

  三兵团于11月15日,通令嘉我12军:“你们刚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立即投入到了五圣山前沿争夺战,你们在第15军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在强大的炮火协同下,斗志昂扬,打退敌伪第2师全部和伪9师30团及美7师31团连续无数次反扑”,“你们坚守的597.9高地屹立未动,特别在11日晚的反击中,又一举全部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你们打的英勇顽强,工事修的既快又好,战术灵活”,“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小兵群孤胆战斗作风,既能以小的代价坚守住地面阵地,又能大量杀伤敌人,要将战斗至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直到敌不敢轻易向该地进犯为止”。兵团的嘉,是对我12军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17日夜,我12军以第34师106团,在团长武效贤、于永贤的精心组织指挥下,接替了93团,加入了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

  18日至21日,我106团先后投入4个连的兵力,继续与敌反复争夺,顽强拼搏,共击退敌1个班至1个营兵力的冲击50余次,毙、伤敌1500余人。

  第9连一班长成中弹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最后抱着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战后,成同志被追记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经4天的反复激烈争夺,我虽给敌重大杀伤,但第106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有的表面阵地一度被敌占领。

  为达到巩固阵地,长期坚守的目的,该团遵照12军前指副军长的,及时总结经验,改变战术手段,集中兵力扼守要点,集中力量抢修工事,积极改善作战、生活条件。该团还在部队中开展立功运动,一昼夜能挖一公尺以上的坑道者,给予记功,迅速掀起了抢修工事的热潮。

  至25日,我军在537.7高地北山激战半个月,歼灭南朝鲜第2师和第9师约7000余人,恢复和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之后,我第106团继续坚守537.7高地北山。第106团在继续巩固阵地阶段,又在我军炮火掩护下打退了敌人多次小群,并于12月3、4日两日,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猛烈反扑,从此,敌再无力向我举行较大规模的进攻了。

  我12军,将上甘岭原有阵地全部恢复和巩固后,于11月28日,第31师将597.9高地之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北返谷山休整。

  12月15日,第106团又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此时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纳1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我志愿军12军,的完成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

  三十一师刘瑄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十二军副委员兼部主任、陆军第六十军副委员兼部主任、委员。1960年5月,调任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院长,时值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国际风云变幻、前苏联专家撤走,他带领全院干部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攻克了一个个技术。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