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吕思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9-12-24 6:07:40 人气: 来源:

  天下事,有汉儒的泥古,就有魏晋人的讲玄学。有的偏于出世,就有宋学的反之而为入世。

  即太极亦是合两种现象而立名,亦不过归纳各种现象的两个观念,并非实有其物。且非实体,无极太极,更不必说了)。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因其一动一静,而生五种物质,是为,再以此为原质,组成。人亦是之一,所以其性五端皆具(五端,谓仁、义、礼、智、信。汉儒之说,以仁配木,礼配火,信配土,义配金,智配水)。但其所受之质,不能无所偏胜,所以人之性,亦不能无所偏。当定之以仁、义、而主静。张载像

  张子名载,陕西郿县横渠镇人。他把,看成一汇。物的成毁,就是气的聚散。由聚而散,为气的消极作用,是为鬼。由散而聚,为气的积极作用,是为神。所以就在的本身,而幽明只是一理。气是一种物质。各种物质相互之间,本有其迎拒的。人亦气所组成,所以对于他物,亦有其迎拒,此为的根原。此等,不必都能合理。所以张子分性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而说人当变化其气质。周、张二子所发明的,都是很精妙的一元论。二程所发明,则较近于实行方面。

  二程是弟兄。洛阳人,大程名颢,小程名颐。大程主“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小程则又提出格物,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敦颐后居江西庐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敦颐即以其故乡濂溪之名名之。学者因称为濂溪先生)。朱子之学,是承小程之绪的。他读书极博,制行极谨严。对于宋代诸家之说,都有所,而能折衷去取,所以称为宋学的集大成。但同时有金溪陆九渊,以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为支离。他说心为所蔽,则物理无从格起,所以主张先发人本心之明。大抵陆子之说,是为天分高,能直探本原的人说法的。朱子之说,则为天分平常,须积渐而致的人说法的。然正惟天分高,然后逐事检点,不虑其忘却本原;亦惟天分平常,必先使他心有所主。所以清代的章学诚说:朱陆是千古不能无的同异,亦是千古不可无的同异。以上所说,是宋学中最重要的几个人。此外在北宋时,还有邵雍,则其学主于术数。南宋时,张栻、吕祖谦和朱熹,同称乾淳三先生(

  乾道自一一六五至七三,淳熙自七四至)。祖谦喜讲史学。永嘉的陈傅良、叶适,永康的陈亮,都受其影响。其说较近于事功。讲宋学的人,不认为正。然实亦互相出入。宋学家反对释氏。他们说“释氏本心,吾徒本天”。而他们所谓天,就是理,所以其学称为理学,尊信其说的人,以为其说直接孔、孟;而孔、孟之道,则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传下来的,所以又称为。后来的考据家,则谓宋学的根原,是《先天》、《太极》两图;而此两图,都是出于宋初华山陈抟的,所以说宋学实出(《太极图》为众所共知,不必再说。邵子的《先天次序图》如右:其图以白处代《易经》的阳画(—),黑处代易经的阴画(--)。最下一层为太极,是不能分白黑的,图上的白色,白色看。第二层为两仪。第三层为四象。至第四层则成。合二三四三层观之,其次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又的方位:旧说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邵子说:这是文王所改,是后天卦位。邵子所传的图,则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说这是先天方位,伏羲所定。案邵子的哲学,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如此递推下去的。其《先天次序图》,表现这种思想。其《卦位图》,则赞成他的人说: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自然和天地造化相合)。又有因宋儒好谈,以为实是释氏变相的。然后一时代的学问,对于前一时代的学问,虽加反对,势不能不摄取其精华;而学问的渊源,和其后来的发展、成就,也并无多大的关系,往往有其源是一,其流则判然为两的。所以此等说,都无足计较。宋学总不失为一种而有特色的学术。

  清代的汉学家,对于宋学,颇力。其实考据之学的根源,亦是从宋代来的。宋儒中如著《困学纪闻》的王应麟,著《日钞》的黄震,都是对于考据很有工夫的。所以宋朝人对于史学,亦很有成绩。自唐以后,正史必出于合众纂修,已成通例。只有宋代,《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所独撰;《书》为修及宋祁所合撰。虽出两人之手,亦去独撰的不远。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自战国迄于五代,为编年史中的巨著。朱子因之而作《纲目》,虽其编纂不如《通鉴》的完善,而其体例,则确较《通鉴》为优(

  司马光因此另编《目录》三十卷。然《目录》与本书,分而为二;而小事《目录》中又不能尽载,检阅仍苦不便。朱子因此而创纲目之例。纲用大书,且用分注。要检查的,只要看其纲就得了。《纲目》一书,朱子仅发凡起例,其编纂则属之天台赵师渊。师渊编辑得不甚精善。所以考求事实的人,都据《通鉴》而不据《纲目》。但编纂尽善与否是一事,体例的善否,又是一事。论事实的考订去取,《纲目》确不如《通鉴》之精,论体例则《纲目》确较《通鉴》。试取两书,略一翻阅便知)。袁枢又因《通鉴》而作《纪事本末》,为史书开一新体。马端临因《通典》而作《文献通考》。其事实的搜辑,实较《通典》为备;而门类的分析,亦较详。郑樵包括历代的史书而作《通志》,虽其编纂未善,然论其体例,确亦能囊括古今,删除重复的。而二十略中,尤多前人未及注意之点(

  )。此外宋朝人对于当代的史料,蒐辑之富,亦为他时代所不及。而史事的考证和金石之学,亦始自宋人(考证之学,如刘攽、刘奉世的《两汉书刊误》,吴缜的《书纠缪》等。金石之学,如欧阳修的《集古录》等)。唐朝虽为古文创作时代,其实当时通行的仍是骈文。至于宋朝,则古文大盛。如欧阳修、王安石、三苏父子、曾巩等,都为极有名的作家。宋朝人的骈文,亦生动流利,和唐以前人所作,虽凝重而不免失之板滞的不同。诗,亦于唐人之外,别开新径。唐人善写景,宋人则情。比较起来,自然是唐诗含蓄而有余味。然而宋人亦可谓能开拓诗的境界,有许多在唐代不入诗的事物,至此都做入诗中了。词则宋代尤推独绝,南北宋都有名家。宋学家是讲究道理,不注重词华的。所以禅家的语录,宋学家亦盛行使用。又其时平民文学,甚为发达。说话之业甚盛。后来笔之于书,就是所谓平话体的小说了。

  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要特别保存得长久的,则刻之于金石。不论金石和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汉魏的《石经》,还是如此。但是后来渐有摹拓之事。摹拓既兴,则刻之于木,自较刻之于石,为简易而省费。据明代陆深所著的《河汾燕间录》,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五九零年——敕天下废像遗经,悉令雕板。这是我国印刷术见于记载之始。然当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所以其时的书,还多是钞本,得书尚觉。至公元九三二,即后唐明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才请令国子监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是为官家刻书之始。此后官刻和私人为流传而刻,书贾为牟利而刻的就日多。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活字板是宋代毕昇所创,事在仁庆历中——公元一零四一至四八——其时字以泥制。到明代,无锡华氏,才改用铜制(

  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畅行多年。这是史学大家吕思勉为高中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书中全面且细致地讲述了中国自上古时代到20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等,平实流畅,通俗易懂,史实丰富并多有新解,不失为一本上乘的中国通史读物。马谡败给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