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中国历史课本中的“南京大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8-9-16 16:57:24 人气: 来源:

  任雪案件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之后对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典型标志,是中华民族无法遗忘的伤痛记忆,更是历史教科书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事件的描述,从隐趋显、从简至繁,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前,教科书(特指历史教科书,下同)中对此已有相关记述。1946年出版的《高级小学历史课本》(四)中写道:“日军又继续进犯,于十二月十三日占据南京,大肆。”这是教科书中首次讲到日军在南京的。1948年吕思勉编写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叙述较详细:“十二月十三日,南京陷落,军民被者约三十万人”,“敌军陷我首都以后,焚烧、、,无所不至。据首都敌人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果:我军民被敌集体射杀者十九万余人,此外零星尸体经收埋者十五万余具。是为南京大案”。这是“南京大”首次明确出现在教科书中。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南京大很快被列入教科书中。1950年胡华编写的《中国新主义史(初稿)》作为高中暂用课本,讲述了南京大的人数和日军烧杀淫掠的。1956年,人教社组织编写的《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也对大做了简要介绍。1962年出版的《十二年制学校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试教本)》中描写更为细致:“日本侵略者到达的地方,大规模我国人民,我国妇女,烧房屋,抢财物,到处是火海,到处是血海。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展开了疯狂的大。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浇上火油烧死,有的被,有的被挖去心肝……敌人用的手段征服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敌人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

  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其中标明“日本侵略军在南京的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教学大纲中对南京大提出明确教学要求。不久“”爆发,我国中小学教育陷入瘫痪,各省、各地自编教材。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以为主线,但仍有部分教科书提到南京大。

  1979年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中国历史》,后来修订为《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增加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事例。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不再提“战场的大溃退”,“南京大”被归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条目下。此后颁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南京大”成为固定的内容要点。该年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2版中,增补了日军在中山码头、幕府山、草鞋峡等地的案例,并首次提供了“南京大时日军中国老百姓的情形”等两幅插图。

  199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中国历史》中,“南京大”首次以单独子目出现。其中大字部分介绍了南京大的发生时间、地点、缘由、人数等,四段小字分别讲述了日军在汉中门、中山码头、草鞋峡的和日军军官展开“比赛”的事例。

  1993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简要介绍了南京大的情况,并附有目击者史荣禄的证言。1997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补充了一段日本记者的目击材料:“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日本记者的材料,无疑使得教科书对于南京大的介绍更具力和现场感。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提出了对南京大等侵华日军的内容要求。根据这两部课程标准编写的现行各版本历史教科书中,南京大的相关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深度。如2001年人教版初中教科书中,除文字介绍外,还配备了“日军砍杀南京青年”等五幅插图,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课后栏目则介绍了“红十字会”在南京设立安全区的史实。该书设置了“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不能忘记!”活动课,提供了六则历史材料和若干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以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北师大版初中教科书中,课后栏目较有特色,如“每课一得”介绍了战争罪的概念和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的结局;“材料阅读”提供了一则大目击者的目击证言,要求学生提取历史信息;“测评”要求学生制作相关学习卡片。

  高中教科书以2004年人教版教科书为例,除了必要的文字和插图交代南京大概况外,在“学思之窗”栏目中,提供了一则有关日军采用各类手段中国人民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出对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的看法。在“课后测评”中,要求学生叙述日本在南京的。该书2007年经过修订,新版“学思之窗”栏目给出日本军人与家人其乐融融而在中国却大肆的对比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性的”。新版栏目的出题旨趣从史实上升为史识,更显深刻。

  其一,从隐趋显,从偶然出现到成为固定内容。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中颁布后,南京大渐渐固定出现在各个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并就此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固定内容,篇幅也逐渐加重。

  其二,叙述角度发生变化。20世纪50至70年代,大多数教科书将抗日战争作为史的一部分,重点讲述敌后战场的抗战。南京大多被放在“的溃退”等章节中,被视作国民消极抗战导致的恶劣后果。“”结束以来,历史教科书逐渐摆脱旧的编写框架。南京大逐渐成为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点在于展现日军的战争,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认识战争对人性的。

  其三,呈现方式由单一到多元,由抽象到具体,从单一的文字表述发展为图、文(大小字)、题、小栏目等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早期教科书言简意深,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后来的教科书中的大量插图,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小字部分和一些栏目中补充的很多具体史料,给学生以更为细致、更有层次、更富现场感的历史认知。

  其四,与日本方面对于南京大态度的变化和学术界南京大研究的进步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了美化侵略战争、否定南京大的。多次日本教科书风波,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中国教科书中南京大内容篇幅逐渐加大,其目的之一就是在国家中等教育层面对日方态度进行回应。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南京大研究逐渐开展起来,随后形成研究热潮。教科书中增补的各种新鲜明确的史料,无疑是我国南京大研究特别是研究方面取得进步的结果。

  随着我国历史教科书“一纲多本”局面的出现,教科书编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版本教科书无论是编写内容还是编排体系上,各具特色。编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交代基本史实的同时,或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材料,或设置各类探究活动课,或在课后题中提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思考题,大大丰富了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内容的编写方式和呈现手段。

  单就历史教科书而言,我国的南京大教育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受制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和容量,历史教科书中南京大内容虽然不少,但缺乏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入挖掘、缺乏对者具体情况的后续介绍、对大的背景交代也远远不够。出于初高中衔接的考虑,初中教科书讲南京大的内容较多,而高中教科书则略显单薄。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我国和人民牢记历史、追求和平的集中体现。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一定会建立起完整的南京大教育体系,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影响,让广大年轻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类似的的悲剧不再重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