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传承中国文化解读《三字经》演绎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历程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8-8-19 1:48:18 人气: 来源:

  西晋,东晋退守长江以南,中国再次南北,进入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南朝经历了宋、齐、粱、陈四个王朝,但这四个都是短命的,加起来才一百多年。那北朝的情况又如何呢?五胡十六国的混战之后,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但是,《三字经》中为什么称北魏为“北元魏”呢?这个“元”字包含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

  北魏后来又是怎么成北周和北齐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首诗就叫《北齐》:“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勘伤。小怜玉体横陈夜,以报周师入晋阳”。那么,诗中的小怜是谁?而“玉体横陈”又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

  公元439年,鲜卑族底下有一个世族叫拓跋氏,他建立了魏国。这个魏还是曹操的曹魏的同一个“魏”。他所建立的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隔长江一带和南朝对峙。

  为了避免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的魏朝相混,因为历史上还有其他的魏朝,所以这个朝代我们叫它“北魏”。那么问题就来了,北魏就北魏了,为什么在北和魏中间会加上一个“元”,叫北元魏呢?这就是《三字经》不可及的地方,它虽然很简单,但是用词经过斟酌,每一个字的使用都经过作者仔细考虑。当然,也可能在流传的过程当中,经过别的学者的增订或者完善。就这一个“元”字,就透露出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著名的。这是什么呢?北魏孝文帝。这一个“元”字,就是要给我们讲这次。

  孝文帝,生在公的467年,卒于公元499年,大家一算就知道,这个人活的时间不长,30来岁,32岁或者33年,他在位是471年到499年,在位时间很早,4岁、5岁就登基了。所以,他在位还有将近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他施展抱负。他是北魏的第七位,孝文帝是他的谥号。我们知道每一个驾崩以后会给他拟一个号,给他一个谥号。

  北魏从太武帝去世以后,实际上就开始。公元471年,孝文帝继位。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就决心采取措施。孝文帝首先明确官员的俸禄,原来官员的俸禄,北魏是没有什么的,你自己拿吧,但是孝文帝把它制,并严厉地污吏,实行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类似均田制的这种封田的活动进行过好多次。北魏的均田制就是把荒地分给农民。怎么分的呢?成年男子每人40亩,成年的女子每人20亩,让他们种植谷物,除此之外还给他们一些田种桑树。这两个一个是管食,一个是管衣,这样人民可以衣食丰足,同时也使土地变成有人开垦、有人耕作的土地。当然,拥有这些地的人就必须向交纳租税,去服,这样一来,北魏的国力开始强大。

  孝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为了巩固,他已经明白,必须改变鲜卑族的某些落后的风俗,必须吸取当时中原王朝,也主要是指汉朝的先进文化。

  东晋退守长江以南之后,中原地区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之中,最后是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北魏虽是鲜卑族,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大部分还是汉族人,北魏孝文帝看到了汉文化的先进性,决心进行汉化。他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迁都。

  北魏在孝文帝之前一百多年中,它已经定都在平城。平城是哪里啊?就是今天山西的大同。孝文帝即位就下了一个决心,什么决心?迁都。把都城从平城,也就是大同迁到今天的洛阳,这样就进入了中原地带的心脏地区。但是,迁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今天在我们眼里,洛阳也是北方,可是当时在鲜卑贵族的眼里,洛阳是南方,他们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啊,所以迁都一定会碰到巨大的阻力。

  孝文帝巧用计策终于把国都迁到了洛阳,以洛阳为国都不仅有利于控制整个中原地区,而且也可以更多地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更有利于汉化的进行。那么,孝文帝下一步又进行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汉化呢?而这些,给北魏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改说汉语。他,鲜卑族要说汉线岁以上的人你改不了,30岁以下的人必须马上给我改口说汉线岁以上的人暂缓,你慢慢学,只要是当官的,30岁以下的一律说汉话,不说汉语就降职或者撤职。所以这样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就导致我们现在对鲜卑语的知识了解的就不多了。我们去研究古代民族的文化,我们对鲜卑语是怎么回事也不太知道了。假断掌手相图解怎么回事啊?在公元五世纪左右,鲜卑人都改讲汉语了。第二,全部穿汉人的服装。我们知道,在汉族历史上,那个时候还不一定有汉族,在中原民族的历史上我们有“胡服骑射”的说法,原来我们汉族穿的上衣袖子很大,底下穿裙子,不好骑马打仗,所以赵武灵王时胡服骑射,就是学北方少数民族了服装。这个时候,北魏鲜卑族倒过来了,要求把自己的服装改掉,改成汉族服装,同时鼓励鲜卑人和汉族通婚。但是,通婚不是乱通的,孝文帝很厉害,他鼓励鲜卑人和汉族的士族通婚,这样就把汉族的知识和鲜卑族混血了。

  第三,更厉害的是,必须改用汉人的姓。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宏,他本来姓拓跋。现在改姓什么?改姓元。元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元旦?第一,元就是

  嘛。所以《三字经》里面才用一个“元”字,叫北元魏。而魏孝文帝从此改名叫元宏了,不叫拓跋宏了。孝文帝大刀阔斧的,使北魏的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促成了鲜卑族和中原民族的大融合,以一种和平的状态融合,不是通过,不是通过人口,不是通过把某个民族的人口抢过来变成我的奴隶,它不是,它用和平的方式,用一种多赢的方式,完成了民族的融合。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在那个时期开始修建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现在已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珍贵遗产。但是,也许因为修建石窟耗资巨大,孝文帝后形成的强盛国力开始衰弱,北魏又出现了。那么,

  北魏是怎么成东西两个部分的?他们之间的争斗,又怎样对盛行的佛教带来了一次性的灾难呢?

  拥),生卒年是公元543-578年,是鲜卑族人,小名弥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由于北齐、北周之间相互攻打,导致北周很多壮丁死于战乱,人口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当时佛教很兴盛,里的占了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僧人的数量太大了。而按照规矩来讲,这些僧人一不当兵,纳粮,生产。这就是规矩嘛,佛教僧侣历来如此。所以,北周武帝就觉得必须来取消佛教。取消佛教是希望能够把那些僧人全部还俗,让他们该当兵的当兵,该种地的种地。原来佛教很繁荣的地方,一下子没佛教了,僧人都没了。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反佛,历代的法难,往往都是出于和经济原因的考虑,包括后面我们会提到的韩愈的反佛,并不是由于佛教的教义,或者的的观念和价值不对,而是因为僧人太多,佛教太强盛,导致国家纳税、当兵人口减少。公元577年,灭佛的确带来了效果,北周一下子变得国力强盛了,并灭掉了北齐。齐后主沉溺于之中了。宠幸冯小怜,

  更的是,这个齐后主在跟大臣议事的时候,居然经常让冯小怜坐在他腿上,或躺在他怀里,就这样公开地在朝廷上,弄得那些大臣满面通红,很不好意思,你这个私事搞到这里来了,所以大臣们说话经常语无伦次,看楞了。当然冯小怜也挺美的,高纬实在太腻了,所以大家就被弄的语无伦次。大家以为这个高纬就到这里了?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要排非他莫属,他可是最牛的。他居然觉得,像我们家冯小怜那么可爱的人,只有我一个人来享受她的美艳风情,实在是糟蹋了,应该让天下男人都能欣赏一下她的玉体。他居然,让冯小怜躺在朝堂上,让大臣们观赏,但是他是会做买卖的呀,每观赏一次一千块钱。这就是“玉体横陈”这一成语的典故。这个成语是很难理解,你说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玉体横陈,你说美吗?玉体很美,横陈就不美了,横在那儿能美吗?这就是这个成语典故的来源。

  而在齐后主时期,有钱就可以做官,有钱就可以无罪,全是一片乌烟瘴气,国家闹到这个地步,当然很多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这个消息传到了北周,宇文邕才六军伐齐,觉得这个肯定,所以备齐了一共六万兵马向长安进发,杀向了长安。而当这个警报来的时候,高纬带着他的冯小怜正好在打猎。警报一连来了三次,高纬却回答:“急什么?我们家小怜又没事,不急不急,只要我们家小怜没事,战败又怎么了?”就这样的一个后主。而第二天,北周的军队果然就打进来了。到了这个时候,高纬只能出兵迎敌,但他还不忘带着自己的爱妾,带着冯小怜。而且他打仗的时候,都要问问这个爱妾:“打得好看吗?你看怎么打?”这个冯小怜在旁边观战,史籍的描写是“画眉刷鬓,涂脂抹粉”,就在那画画眉毛,刷刷鬓角,在那里涂脂抹粉,一会儿还不时对镜顾影自怜。这仗还怎么打?这就没法打了。所以北齐的军队很快就溃败了。溃败了以后,只有几十个人跟着高纬逃到了邺城。这个时候冯小怜跑在后头,她的马比较慢,没有能够跟上。你已经败到这份上了,已经跑到自己的国都了,那你就把城门关上吧?他不,为了让冯小怜进来,他把城北的城墙给凿开,我们家小怜还在外头呢,要把她接进来。接进来以后,你应该消停了吧?这时,齐朝的一个大臣就说:陛下,您应该登上城墙,对众最后国都的将士,发表一个以鼓励军心。说:“唉呦,你给我拟个稿子吧。”这个大臣很尽忠职守,给他拟好了稿子,讲了哀兵必胜,大家齐心协力克敌致胜的道理。这个高纬捧着稿子,登上城墙讲话,把稿子拿来一看,他觉得太滑稽了,竟然就在城墙上哈哈大笑,就像一样的人,这样的怎么能够不?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