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何朝晖丨书籍史理论与中国书籍史研究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8-7-1 10:43:02 人气: 来源:

  何朝晖教授,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文献学、中国古代书籍史。

  著有《明代县政研究》、《书史导论》(译著)、《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译著)、《印刷与市场国际会议论文集》(合编),代表性论文有《明道制考论》《试论中国传统雕版书籍的印数及相关问题》《山人与出版:俞安期生平、著述与刻书活动考》《明清间文献出版的演变》《对象、问题与方法: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的范式转换》等。

  5月30日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何朝晖教授光临中传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国际视角的,以书籍史理论研究领域的三个重要命题为主要线索,展现了一场精彩的书籍史理论与中国书籍史研究的对话,清晰分析和评估了已有的书籍史理论模型以及存在的缺陷,性地探讨了书籍史理论对中国书籍史研究的影响,同时展现了中国书籍史,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范式转型的可能。下面对本次重点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首先,何教授主要以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在1982年提出的“交流圈”模型以及两位英国的目录学家托马斯·亚当斯和尼科拉斯·巴克在达恩顿基础上所做的修正模型为主要核心线索,为大家陈述了这两个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所在。

  在何教授看来,这两个重要的模型虽并不能概括全部书籍史理论的研究,该领域尚有很多理论,但这两个模型却是影响最大,且能统合书籍史各个方面研究的理论模型。

  在这个部分,何教授主要以书籍史上三个重要命题“印刷”“阅读的”和“印刷资本主义”与“想象的共同体”为线索,分析了中国书籍史理论是如何受惠于书籍史理论的。首先他谈到,书籍史命题的核心是“印刷术是变革的重要力量”。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学者从中受到,开始思考中国存在上千年的印刷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古代书籍史的研究发展。

  其次,关于“阅读的”这一命题。学者认为对历史上关于阅读的变革主要有三个方面:朗读转变为默读;精读转变为泛读;公共阅读到私密阅读。研究中国书籍史的学者则开始思考这种转变在中国是否也一致,他们比较之后发现了异同之处。大学的教授马兰安认为,中国也存在从经典文本阅读到通俗文本阅读的过程。因此,在这点上,中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规律。

  最后,关于“印刷资本主义”与“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命题。在文化层面,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印刷资本主义”一个是“想象的共同体”。其中更重要的论断是,印刷资本主义催生了近代的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即“想象的共同体”。中国的印刷出版业显然没有催生印刷资本主义。但印刷出版业和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以及印刷业的发展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这本身是有意义的问题。

  何教授以达恩顿的“交流圈”模型和亚当斯和巴克的修正模型的缺陷和局限为点切入分析,认为书籍史理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陷:

  此外,两个“交流圈”模型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其中的箭头都是单向的,强调的是经济、、文化的因素对书籍流通的作用,但并未考察书籍的生产流通对经济、、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何教授指出,现有的书籍史理论、模型反映出很强的欧洲中心主义、技术决和单线发展的历史观。因此他认为,中国的书籍史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自身,深入挖掘本土书籍史研究资源,提出具有“本土感”的问题,而不是借鉴的经验来移植他们的问题,应该建立切合中国书籍史实际的研究框架,建立对话、体现多元文化的书籍史研究生态。同时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书籍史也在做一些纠偏和补缺的工作。中国学者也对书籍史研究的理论,提出了一些修正、。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关键词:中国史 书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