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和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相传上古的时候,人们生活的地方各种飞禽走兽毒蛇很多,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四处人和家禽的情况,人们最终难忍, 于是都纷纷拿起弓箭和组织起来上山除害。
天帝的宠物有一只神鸟,长时间在天宫觉得乏小村庄的风流韵事味便溜到飞游。不料遇到上山除害的百姓,人们误把它当做害人的鸟兽给射死了。天帝得知后非常,即刻在正月十五这天,让火部天兵降下天火,把这片土地连子、家禽等一点不留的烧个精光。
天帝的小女儿无意间听到这话,心地善良的天女动了恻隐,不忍看到百姓,于是悄悄来到。天女施展仙术分出众多,趁着夜色来到每个熟睡的人耳边,轻轻说了几句;“正月十五生,消灾不如闹花灯;天上难分辨,红红火火到五更。”
人们在天亮之后发现都做了相同的梦,有一位智慧的老人猜到了;天上的仙女是让我们都点上花灯,通宵的热闹一晚,让爷觉得着火了,这样就不会降灾难了。
众人听了老人的话各家各户都忙活起来,正月十五这天早早挂上花灯,晚上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一晚上。这一招非常有效,人们把下凡放火的天兵请到家里吃了碗甜美的汤圆,感受美味的时候忘记了放火。
天帝透过云雾看到火光四射声响连天,以为是燃烧的大火就没在过问了。人们因此逃过灾难,随后每年这时候敲锣打鼓放花灯来表达对天女的之情。
这个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已经无从查起了,只有放花灯和吃元宵的活动项目保留到现在,成为历史上重大的传统节日,传达着人们对天地神明的尊谢,和对吉祥美好的盼望。
历史上曾把正月十五也称为上元节,除此之外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还有一个是十月十五下元节,合一起叫“三元”,也代指五斗米道所的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仙。天官可赐福;地官可赦罪;水官可解厄,三元便配了三官,所以正月十五也要燃灯天官祈盼福运。
两千年前汉朝就比较看重上元节活动。正月十五这天汉武帝会亲自带领众臣祭拜太一神,听说这个神很了不起,能够掌管一切。后来这个活动被看作祭拜的前奏。上元节夜晚都会吃汤圆因此也被叫元宵节。唐初受感染称上元节,直到唐末才又叫元宵节。
随着历史发展,从最初的祭祀拜谢天地,到百姓成群结伴在乡野持火把虫兽和,后来以敲锣打鼓放花灯和舞龙、舞狮子为主的祭祀蜮驱邪活动,最后逐渐增加了如猜灯谜、踩高跷和扭秧歌等众多娱乐项目。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