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最新《陈子昂传》《王勃传》发布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9-11-1 9:48:48 人气: 来源:

  悠悠五千年,神州大地涌现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或著书立传,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了一篇篇精彩篇章;或凭借其高风亮节,为后人立起一座座伟岸,更在新时代成为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正如中国作协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所言,人物传记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容易为接受,对形象化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普及历史文化常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起组织实施“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纂出版工程,计划组织领域内优秀作家及文史专家、学者,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批杰出文化巨擘立传,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展现其思想。作为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该丛书自启动至今已出版70余部作品。

  日前,由“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及射洪县委、县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创作研讨会,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四川省射洪县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该丛书的两部最新《唐之诗祖——陈子昂传》(以下简称《陈子昂传》)和《秋水长天——王勃传》(以下简称《王勃传》)。

  《陈子昂传》由四川作家吴因易创作,全书共38万字,围绕陈子昂“胡庙碎琴”“从军北征”“痛切谏刑”等人生节点与轶事典故,通过精妙的文字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生动展现这位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不畏、针砭时弊的与提倡“汉魏风骨”的文学理论主张与创作实绩。

  文学评论家张陵表示,《陈子昂传》在结构设计、故事安排、语言叙述、主题倾向等方面颇为用心,作者用很大篇幅细致描写了当时“武周代唐”的社会现实,不仅还原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唐代早期社会与文化生态,构成全文故事展开的大背景,更让作品主人公的个性思想与时代形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陈子昂性格的真实性、冲突性、时代性。“传主思想性格及其所处时代的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理解传主的思想状态,这非常重要。”张陵说。

  《王勃传》由山西作家聂还贵执笔,全书共22万字,以王勃的人生轨迹为经线、其诗文蕴藏的信息为纬线,生动再现了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短暂却伟大的一生,尤其是突破了对王勃仅限于诗人身份解读的窠臼,还原了其集文学家、家、思想家于一身的本真。

  文史专家君认为,该书建构了传主自叙和作者评议并置的双重视角,不仅将传主和作者的双重内心世界同时呈现,且将焦点锁定在文学对人空间的拓展上。

  “作品整体主线清晰、人物饱满,尤其是对王勃的命运转承、文学贡献等,描述得充分扎实。”文学评论家白烨说,“传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于王勃的,以及为其哀不幸、鸣不平的强烈情感,从而让作品具有可触可感的温度。”

  要做好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尤其是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文学作品并不容易:一方面,作者可能陷入前人浩如烟海的记录中而让写作成为传主生平资料的堆砌;另一方面,作者也可能因为缺乏权威准确的文史资料而让作品成为戏说乃至幻想文学。可以说,传记文学既非凭空,也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记录,这种游走于虚实之间的恰当把握体现并着作者的水平。

  然而,由于王勃英年早逝,正史中仅有数百字的直接记载,聂还贵将之演绎成数十万字的传记作品,着实在基于史实的合理想象上下了一番心血。他不仅尽力收集整理与王勃相关的史料,更对王勃存世的诗、赋、序、表、碑、颂等作品进行了潜心钻研,使得“书中所有文学合理想象,均以王勃作品为蓝本、为生发源”。尤值得一提的是,聂还贵基于人物生平合理推演,在书中特别安排了一段“王勃与陈子昂相会”的情节。“才华横溢的王勃曾游历蜀中,也经过了陈子昂的家乡。虽然正史并未记载陈子昂与王勃相会乃至向王勃的事迹,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以及陈子昂日后诗文风格与为人风骨看,不难想象其受过王勃的影响,所以我以文学笔法演绎出这段故事。”他说。

  作家赵瑜认为,史料的缺乏反而促成了聂还贵为王勃立传的新颖写法。“作品中,许多情节或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来展现,或由其他角色‘补叙’。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写法缺乏探索和创新,这种人物独白式写法或许可以提供某种参考。”赵瑜说。

  作为唐诗旗手,一度受者重用、官至右拾遗的陈子昂则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史料——不仅《书》《旧唐书》等正史与地方年谱记录中多有着墨,民间也长期流传着不少与其有关且合理可信的逸闻趣事。为了完成这部史料扎实的作品,吴因易在正式动笔前就不断收集、掌握大量详实资料;同时,为了避免作品成为史料的堆砌与野史戏说,吴因易还进行了相当细致的甄别与筛选,以此对传主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在写作中充满情怀。“书中陈子昂的形象饱满生动,并非我之功,实乃传主之迹。”吴因易说。

  “陈子昂被吴因易塑造成一位‘接地气的人’。”报告文学作家李炳银认为,作者恰当运用史料营造出复杂的故事,展现传主的人生际遇与思想变迁,叙事线索清晰流畅,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整体可读性很强。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党委包明德谈到,对名人传记传主形象的建构,作者不光要有记录、再现,还要有超越与。(马逸珂)梦见放鞭炮

  

关键词:中国名人资料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