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中国石化新闻网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9-3-12 2:02:51 人气: 来源:

  能够用笔头和镜头记录、展示企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精彩瞬间,对一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荣幸。而自己有幸成为了茂名石化跻身大潮、创造五个“全国第一”辉煌史迹的者、记录者。

  40年前,当的曙光刚刚映照岭南大地时,一个振奋的消息传遍茂名:1978年底,国家批准引进我国第一套年加工能力为80万吨的大型加氢裂化装置并放在茂名。这套引进总投资1.95亿元,是当时国内石化系统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盛传“茂名石化抱了个金娃娃”。

  自己作为当时茂名石油公司宣传干事、《茂名石油报》记者,与记录了装置从筹备建设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尽管已过去40年,但当时的很多事情和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装置建设施工期间,自己无数次赴现场采访,感受和报道干部员工为改变企业命运,振兴石化工业,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倾注的智慧与汗水。

  其中,三座300多吨的反应器如何竖立起来,更让人棘手。最终施工队想出土办法,先用自己的迈步吊车立起100吨扒杆,再用100吨扒杆立起300吨扒杆,然后用滑移法吊起反应器。经过精确计算、细心运筹,3个庞然大物吊装一气呵成,在场的外国专家连呼“不可思议”。

  加氢裂化装置成为我国炼油工业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头羊,不仅生产的航空煤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而且从这里走出了数十名炼油专家与领导干部。如今加氢裂化炼油技术实现了国产化,更大更先进的装置遍布全国,然而茂名石化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将铭记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史册上。

  1994年11月11日上午7时许,笔者从茂名石化水东港乘坐工作船出发,去海上采访报道我国首个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投入实用。

  经过两小时的风浪颠簸,工作船到达单点所在海域。这时,茂名单点将要接卸的第一艘15万吨级外国油轮“捷龙号”刚到达预定锚地。在茂名石化领导指挥下,4条工作船密切配合,展开了接卸作业,从当天22时20分船上输油泵启动至14日中午1时20分输油完毕,茂名单点实现了一次投产成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发来贺电:“衷心祝贺第一船试卸油成功,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责任制。”

  茂名单点的建设,孕育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对新加坡炼油业的考察中,离海岸不远的一个钢铁浮筒引起茂名石化领导的关注,一种国内尚未采用的海上原油接卸技术——单点系泊由此打动了急于开辟进口原油大通道的茂名石化弦。茂名石化决定采用这种既适应超级油轮远距离运输,又具有接卸能力大、投资少、工期短优点的新技术,一举突破原油输入瓶颈。

  1992年,岭南大地上演“春天的故事”,在同志南方谈话鼓舞下,新一轮热潮席卷祖国大地,茂名单点迎来了新的机遇。1993年5月,单点工程拉开了建设帷幕。在全体干部员工的艰苦努力下,茂名石化仅用18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从1994年10月起,南中国海的海图上出现了新的标志——茂名单点。依托单点的强大物流支撑,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由600万吨增加到18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炼化之一。

  1998年8月14日,茂名石化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年处理能力500万吨的第四套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该公司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350万吨,我国第一座千万吨级炼油在茂名建成。

  中国炼油“一哥”的桂冠由茂名石化夺得,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30多家新闻争相报道。一家国际著名通讯社在发布这一消息时写道:“在观察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时,如果忽视广东茂名的作用,将是极大的错误。”

  作为当时的茂名石化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人,笔者不仅参与组织这一新闻宣传活动,还通过新闻和图片,全程记录了我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诞生的始末。

  上世纪80年代,拉动国民经济大发展,石油消费量剧增。而此时茂油公司正面临着加工能力与原油资源两不足的困难境况,两套蒸馏装置几经也只能吃600万吨。

  地处广东沿海,得对外开气之先,茂名石化人没有坐等国家配给原油,而是眼睛向外,主动走出去找米下梦到钱包丢了锅,与外商合作开展原油来料加工等业务,初步摸索了一条加工进口原油的子。

  机遇往往属于有准备的人。我国与中东一些国家在双边贸易特别是装备进出口中,由于对方难以拿出现汇,只能以本国盛产的石油作为补偿,有大批中东原油急需在国内加工。

  “别人干不了我们干。”茂名石化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想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1989年8月,投资5846万元、以加工中东原油为主的三蒸馏工程破土动工。只用一年时间就使年加工能力250万吨的第三套常减压蒸馏装置拔地而起,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由600万吨扩大至85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了油品精制设施和水东港成品油码头,形成由加工进口含硫原油到产品外输的一条龙产业链。

  加工进口原油赢得的发展先机和竞争实力,使茂名石化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打破以往国内炼油能力扩张以250万吨系列为主的叠加式扩建模式羁绊,建设国内单系列加工能力最大的5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使炼油能力由每年850万吨增至1350万吨。这一跨越式发展规划,得到中国石化集团的赞同和支持,投资48亿元新建和8套炼油装置的改扩建工程敲定实施。只用两年多时间,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在茂名建成。

  2001年4月初,公司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全力配合集团公司在茂名召开的“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将其变为提升茂名石化形象、扩大茂名石化影响的良好机遇。

  原来,占进口原油七成以上的中东原油大都为高含硫原油,而国内炼油厂过去加工的、胜利均为低硫原油,如果不掌握加工高含硫原油技术,就难以扩大提炼进口原油,也无法向社会提供优质清洁油品。

  为此,中国石化组织石化研究院、茂名石化公司联合攻关,经过5年艰苦探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1997年6月,我国首套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在茂名石化动工兴建,1999年12月底建成一次投料生产成功。经过严格检验,经过该装置处理,石油产品含硫量大幅下降,外排工业废气、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01年4月21日,由时任中国石化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我国炼油技术的这一重大突破。我们配合组织国内外20多家新闻现场报道。一家外国新闻社在新闻中提及:“以往只有几个国际大石油公司掌握的炼油技术,在许多人连名字都不一定知晓的中国南方小城茂名被开发出来了。”

  2007年春节,我和记者站的其他同志一样,既忙碌又兴奋。接到的通知,中央领导在广东视察时作出批示,要求中央宣传茂名大乙烯。、等6家中央新闻派员赴茂名石化采访。从初一到初三,我们紧张配合中央及时发出报道,直到大年初三节目茂名大乙烯报道,才轻松下来。

  2006年9月,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在茂名建成投产并创造了“一天利润一千万”的效益,这不仅是茂名石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而且对茂名市乃至广东省的工业格局都带来长远影响。

  2005年5月,时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王基铭到茂名石化领导检查乙烯改扩建施工情况,笔者随行采访。这位曾长期担任石化企业领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工地上仔细察看,向施工人员询问进度检查质量。在现场办公会上,王基铭一句话让全场沸腾起来了:“广东有市场,茂名条件好,不搞到100万吨太可惜了。”

  100万吨,这可是国内第一家啊,机遇太难得了。茂名石化班子果断抓住这一机遇,以超常规速度推进报批与建设。上万名建设者汇集茂名,远在山东的石化工程队伍包机赶来。经过有条不紊的紧张施工,只用21个月就使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横空出世。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作为新闻工作者,能够记录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和精彩瞬间,企业文化,展示员工风采作为,极富价值和意义,永远值得回忆和品味。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