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衡阳体育名人榜丨董斌:创造中国男子跳历史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8-7-27 12:42:54 人气: 来源:

  文章马伊琾度假17.58米!时间2016年8月16日晚,在里约奥运会男子跳远的决赛中,衡阳籍选手董斌奋力一跳,凭借这个成绩最终摘得铜牌。

  这一跳,厚积薄发,多项田径历史随之而改写。董斌成为继1984年奥运会获得男子跳高铜牌的朱建华之后,32年内第二位在奥运男子田赛项目上摘得牌的中国选手。在奥运跳项目上,董斌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人,首次为中国实现牌零的突破。

  2016年3月20日,董斌以17米33的成绩获得美国波特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冠军,成为继隋新梅、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室内世锦赛夺冠第三人。

  2016年8月16日,董斌以17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里约奥运会田径男子跳远项目季军,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该项目牌的中国选手。

  如果要说是什么让董斌了运动员这条通往成功却又艰苦非凡的道,那是一种。董斌说,也要感谢父亲董国辉。

  “这不是体操王子吗!”在董国辉惊讶下,列车上的乘客纷纷挤向这个车厢,向他要签名。一个体育运动员能聚焦这么多目光,让董国辉心生羡慕。

  也是这一年,董国辉和妻子商量后,把董斌送到市体育馆。当时的董斌有点胖乎乎的,比同龄人还要矮一些,外婆开玩笑叫他“小胖墩”。

  后来,董斌被送去学习书法、打兵乓球。在小学二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董斌跳跳出了1米多的成绩。这让体育老师大吃一惊,把董国辉叫到学校,说得好好培养。

  每天早上6点半的闹钟一响,董斌会准时起床,拿着父亲留下的2块钱买早餐,然后走去学校训练,一直训练到8点钟再去上课。

  小学毕业后,董斌到衡阳市第二中学上学。教练罗国洲对董斌关爱有加,在他的培训下,董斌的运动潜能被挖掘出来。2004年,一举夺得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跳第一名。

  跳远在中国田径中向来不那么耀眼,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掀起两次小。1964年,田兆钟以16.58米的成绩创跳远亚洲纪录,列为当年世界第二名。1981年第11届世界大会上,邹振先以17米3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大会纪录和亚洲纪录,后界杯田径赛上以17.34米的成绩获得亚军。

  邹振先退役后,中国男子跳远涌现出不少优秀运动员:邹四新、陈燕平。而退役后在湖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执教的邹四新就是发现董斌的伯乐,也正是那一次,让董斌向世界冠军进了一步。

  2004年,董斌去湘潭参加比赛,被一位老师推荐给邹四新。邹四新连夜从长沙赶到湘潭,看了董斌的表现后当即表示:“这个苗子要定了!”

  为了这句话的,董国辉给邹四新打电话,又坐火车到省田径训练管理中心考察了一番。反复询问教练:“你们看中他哪些条件了?”

  邹四新回答得干脆利落,仅用了12个字就全面概况了董斌的运动天赋:“反应灵敏、爆发力好、弹跳力强。”

  在长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董斌的成绩上不去,心理压力随之增大。11月底的一天,他哭着打电话给父亲闹着要回家。

  这天寒风刺骨,忙活一天下来,董国辉又冷又饿。回家之前,给儿子丢下一句狠话:“回去即便考上大学了,也不会给你生活费,你再好好想想。”

  2012年8月,董斌首次参加奥运会并进入决赛,最终以16米75的成绩获得男子跳远第十名。这个奥运周期,董斌一直都在进步。2013年3月,董斌以17米16的成绩获得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南京站冠军,并打破了由哈萨克斯坦选手萨凯尔钦保持了超过20年的17米09的室内亚洲纪录。

  到了2016年,董斌全面爆发,他再度打破室内跳的亚洲纪录,而且在室内田径世锦赛获得男子跳远冠军,成为继隋新梅、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室内世锦赛夺冠第三人。

  在美国波特兰举行的2016年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跳项目上夺冠后,董斌回国首站公开亮相选择家乡衡阳。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低调表示,“里约奥运的目标是前八名”。

  酬勤。里约奥运这个17米58的成绩,让董斌成为继1984年奥运会获得男子跳高铜牌的朱建华之后,第二位在奥运男子田赛项目上摘得牌的中国选手,再次创造了中国田径的历史。

  董国辉告诉记者,董斌在近日一场比赛中受伤了,加之身上有老伤,康复较慢,所以将退出临近的亚运会。不过董斌状态很好,目前在长沙养伤。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长沙天气预报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