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不少观众的背诗热情空前高涨。蝶恋花、虞美人、踏莎行、雨霖铃什么的,张口就来。记是记牢了,但你真的了解这些好听的名字吗?
作为词牌,它们都是有故事的。其中暗含着花开月落的自然景象,著名的历史人物,甚至还有诗人们的恩怨情愁。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词牌,我们做了诗词科普,今天就从《踏莎行》讲起。
文人墨客们习惯在春天踏青春游,聚在河边饮酒作诗时不仅诞生了王羲之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今天要讲的《踏莎行》,也是由此而来。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经常玩一种游戏叫做“曲水流觞”,意思是人们环绕水畔而坐,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在上流让它顺流而下,漂到谁面前停下,谁就把酒饮干。
到了北宋时期,除了单纯的喝酒,游戏里还添了吟诗作词这一项,内容也是应时应景,大多数是赞颂春日景色的。说到这里要介绍本文主角出场了,也就是《踏莎行》的命名人北宋丞相寇准。
别名“寇老西儿”,北宋名相,性格爽朗不拘,直言善谏。时常惹得不爽,把他贬谪为地方知州。好在他心态不错,不论在哪都能坦然地跟朋友们饮酒赋诗。
某天轮到寇准喝酒吟诗,他看着水边鲜嫩的青草,借着唐朝诗人韩翃(读音:红)“踏莎行草过春溪”带给他的灵感,吟道:
答:词句毫不晦涩,不但描绘晚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也隐隐带有对于某位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
除了文字,寇准还给词加了曲调,并把它命名为“踏莎行”词牌《踏莎行》的格式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当年春游的寇准,踏的可不是沙滩,而是绿草,所以“莎”字的正确读音应为“梭”,指的是一种名叫“莎草”的植物,多生于潮湿处,常见于田间地头、河畔边。
莎草可以做成斗笠和雨衣,雨水打在,疏而不沾,所以民间称莎草为“蓑衣草”或“蓑草”,放在诗词里有时候也写作“衰草”,不过也还是念“蓑”。
先秦时人们就认识莎草,不过那时所谓的莎草,是很多生于潮湿处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直到唐宋时期,人们才把气味清新芬芳、条杆儿顺溜的种类挑出来,重新给“莎草”下了定义。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莎草明确地指向了一种植物:“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它的地下根茎入药,可以治消化不良等症。植物本身有香味,又叫“香附子”。
《踏莎行》这个“踏”字用的可以说是十分精准,因为无论是泛指的莎草,还是香附子,这些长在水畔的香草,春天的时候都只是短小的嫩芽,踩踏着像是软软的地毯。
直到夏末秋初,生长在北方和中原地区的莎草才开始陆续地抽出长穗,开出黄褐色小花,到那时候可就没法“踏莎行”了,只能说是“穿莎而过”。
北宋词人。又名贺三愁,人称贺鬼头。擅长诗文,尤其作词。词的内容和风格较为丰富多样,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
答:首先,托物言志,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命运。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意而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这一点很厉害,你猜对了没。)
第二,拟人,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自赏的,又和成双成对的鸳鸯做对比,表现出它处境的寂寞与悲苦。
这首词作堪称描绘荷花的精品,“当年不肯嫁春风,却被秋风误”也成了千古名句。“踏莎行”这一词牌,也因这首词多了个别名“芳心苦”。
视频动画还原英国恐袭嫌犯袭击线:驾车一撞向【上游看现场】英国枪击案现场地区已被美军战略轰炸机现身朝鲜半岛上空实录:泰国前国王驾崩,一上森严,军民跪送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