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江西古代20大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排名榜(附现代15名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8-1-12 18:01:30 人气: 来源: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下游南岸。江西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长江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赣江纵贯江西全省,因此,江西的简称为“赣”。江西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江西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诗人、文学家、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宋、明两代,江西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文人之乡、名人之乡、才子之乡、神童之乡。请参考我在2010年3月提出的:《在江西省南昌市建造“江西古今英贤蜡像馆”》。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省吉水县人,明代著名大才子。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明成祖朱棣当后的永乐元年,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永乐六年正式完成。《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收录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多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时:所收集录入的古书典籍,不准删改,必须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地编入,因此《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贵文献典籍。明代以前许多失传的书籍都赖《永乐大典》而得以保存。《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乐大典》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而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比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余年。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中国明代末期伟大的科学家、科技家。宋应星生于明神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年间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府等职。明亡后弃官归乡。著有伟大的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不朽的一部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是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宋应星,我在这两个《对世界现行公历(阳历)进行的三个方案》、《把农历十月十六确定为:科技节、天工节、天工开物节》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请参考。

  汤显祖(1550—1616年),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号玉茗堂主人。汤显祖的戏剧著作有《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记》,这四部戏剧共称为“临川四梦”。中国的汤显祖(1550—1616)和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是同一时代的人,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14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都是在同一年(1616年)逝世的。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东方的莎士比亚”。关于汤显祖,我在《在我国的某些城市建造“《牡丹亭》公园”》以及《把农历十二月初四设定为“中国《牡丹亭》文化节”》中有详细的介绍,请参考。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著名的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欧阳修还是历史学家(这方面鲜为人知),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文天祥(1236—1283),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著名诗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过零丁洋》、《正气歌》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陆九渊(1139-1192),抚州金溪(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号象山,字子静。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主观主义哲学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时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年定居在江西的庐山峰下,北宋思想家、哲学家、学者,我国理学的开山之祖。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号元,世称周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一生主要在江西做官,曾任分宁(今修水)主簿、南昌县令、虔州(今赣州)通判、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等。他为官清正、尽心竭力、深得。他的人品学识,受到当时与后们的普遍,如黄庭坚说:“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他一生两次来任职,并终老于。也是对影响很大的历史名人。周敦颐是宋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他继承了孔、孟、董仲舒、韩愈的正统思想,并吸取了佛道思想的主要内容,融化贯通,开创了宋代理学,后经过他的程颢、程颐等的继承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后又经朱熹的发扬光大,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周敦颐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在庐山峰下建濂溪书院,在此和研究。濂溪书院对于培育人才,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周敦颐又是一位文学家。他是宋代理学诗派的开风气者,诗文作品反映了这位理学大师的思想、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风格雅正明洁、古朴平易。著名的作品有《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中华民族伟大英雄都是周敦颐的后代。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人。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号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写《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姜夔(1155~1221),饶州波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的音乐家和词人。字尧章,号白石,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歌曲》。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字君直,号叠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南昌)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黄庭坚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皆出于苏轼门下,黄庭坚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创始人。“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即“一祖三”)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师和。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苏黄米蔡”。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现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神年间,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家、教育家、诗人。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或者: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人。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强国济民。他俊辩能文,李觏屡试科举不第,自给,来学者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后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直讲,卒年五十岁。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唯物主义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比较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为了北宋日趋贫弱的局面,缓和阶级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李觏著作有《盱江文集》。李觏是五代时南唐国的开国唐烈祖李昪的后代((五代优秀词人、南唐李煜(南唐后主)就是唐烈祖李昪的孙子))。李觏和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是很好的朋友,李觏和晏殊常共同论诗赋文,写词作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丰先生”曾巩,是李觏的学生。

  李觏是中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觏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家。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北宋家、文学家,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晏殊从小聪明好学,晏殊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宰相、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熙宁二年(1069),任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多个州的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魏良辅(1489—1566),南昌府新建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有学者认为:魏良辅是南昌县陶竹(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带)人。明代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昆曲鼻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魏良辅有着较高的文学词曲,不但嗓音优美,而且娴通音律,酷爱唱曲艺术。他在熟谙南北曲的基础上,于嘉靖年间(1522—1566)来到经济发达、市镇繁华、歌舞场众多、南戏演出频繁的江苏太仓,长期苦心钻研流传于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唱腔。他不满足于南戏原有的声腔,在南曲专家过云适、北曲戏剧家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把南北曲融为一体,魏良辅创造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委婉舒畅、秀丽悠远、旋律优美的崭新唱腔——“水磨腔”(昆腔)。这种唱腔要求“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讲究“转喉押调”、“字正腔圆”,唱出了“曲情理趣”,细腻得宛如苏州巧匠用草蘸水研磨红木家具一样,故时人称之为“水磨腔”,又称“昆剧”、“昆曲”。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大胆,加入了笛、箫、笙和琵琶等乐器,将笛、管、笙、琴、弦、琵琶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对原昆腔的巨大,使昆曲音乐更加音色丰富、瑰丽多彩,更富感染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自此,昆曲迅速流传开来,并被士大夫带入京城,成为明代宫中大戏,成为压倒其他戏曲声腔的剧种。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立昆之”、“昆曲鼻祖”,艺坛尊之为“国工”、“圣曲”,乃至昆腔(南曲)“鼻祖”。魏良辅晚年,潜心将多年积累的札记整理成文,曰《南词引正》,又名《曲律》,逐条简要阐述了昆曲在字、腔、板、眼等各方面的练唱技术以及南北曲唱法的区别,是论述昆曲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在今江苏省的最南端,昆山位于苏州与上海之间,昆山位于苏州以东、上海以西。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

  昆剧(昆曲、昆山腔、昆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剧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剧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剧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戏剧剧种,如:京剧、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曲有极高的技巧,昆剧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古老的昆曲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誉,它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中华戏曲遗产,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晋剧、赣剧、桂剧、闽剧、越剧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戏曲之母”、“中国戏曲之祖”。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昆曲命名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今年(2011年)是中国戏剧(中国戏曲)诞生888周年,举办纪念活动并在浙江温州建造雕塑》,

  《今年(2011年)恰好是昆剧(昆曲昆腔)诞生666周年,举办纪念活动并在苏州昆山建造雕塑》,

  朱耷(1626—1705),本名朱由桵,字雪个、号个山、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明亡后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士。八大山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也是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

  明朝初期的宁王朱权是朱耷(八大山人)的九世祖。朱权(1378—1448),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古琴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初封大宁,称宁王。明成祖当后改封江西南昌,此后,宁王世代居江西南昌。朱权被称“宁献王”。著作数十种,音乐、戏曲方面有《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杂剧十二种,存《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

  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江西省南城县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的三传。罗汝芳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老师。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知太湖县,颇有政绩,擢刑部主事。出任宁国府知府,后任云南屯田副使,整治昆明堤,疏浚滇池,五华书院,日孜孜不倦。罗汝芳自幼聪明好学,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颜钧。尽受其学,得王艮泰州学派真传。他探究学问,接纳四方学子,从事活动。他一生深入下层,宣讲,士民,以发人“”和济人急难闻名于世。提倡用“赤子”、“不学不虑”去“体仁”,持见新奇,颇有创见,一扫宋学迂谨之腐气,故被誉为明末黄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的。

  邹元标(1551—1624),字尔瞻,号南皋。明代学者、教育家,江西省吉水县人。东林党首领、。万历进士。曾白鹿洞书院及岳麓书院,邹元标与星、顾宪成号为“三君”。邹元标幼有神童之称。万历三年(1575年)在都匀卫所(后改名南臬书院)。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为人敢言,勇于时弊。万历十一年(1582年),回朝廷吏部给事中,多次上疏吏治,了,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以疾归,居家近三十年。后来明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况钟(1383—1442),靖安(今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人,明代著名廉官。永乐四年(1406年)为靖安县吏。明宣宣德五年(1425),况钟被举荐任苏州知府。上任后况钟惩奸吏、裁冗员、减重赋、废苛捐、平。深受百姓爱戴。正统五年(1440年),任职期满回京,苏州万余人乞求况钟连任。英准奏,以正三品留任苏州。况钟为官廉正,卒于苏州任上。归葬时,十里长堤站满哭祭人群。1956年,昆剧《十五贯》上演,经毛、周总理推荐观看,况钟廉官之名响誉全国。

  刘攽(1022—1089),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与司马光《资治通鉴》。

  刘恕(1032—1078),筠州钧山(今江西高安)人。北宋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与司马光《资治通鉴》。

  罗泌,南宋历史学家,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精于诗文,无意。以史书极少言远古事者,遂博采各种典籍以至道藏、纬书,著成《史》,记上古迄两汉事。曾亲自到炎帝陵考察。

  马端临(1254—1323),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元代历史学家。编撰巨著《文献通考》。《文献通考》记述了中国从上古到宋宁时的典章制度通史。

  朱思本(1273—1333),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元朝著名地理学家、士。继承裴秀、贾耽“计里画方”之法,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成《舆地图》。

  汪大渊(1311—1350年),江西南昌人。元代民间航海家、旅行家。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俗,记载物产。1330年(元文至顺元年),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来到南方最大的商港福建泉州。这里是海上丝绸之的起点。他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几十国,渡地中海,出红海,横渡印度洋,前后历时五年。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汪大渊又第二次远航,历时两年回到泉州。汪大渊广见博闻,沿途作有详细记录,并作古体诗百韵。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整理编成《岛夷志》,为中国古代航海家亲历而手记之始。汪大渊回到南昌后,改成《岛夷志略》,记述亲身经历的二百多个地方,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董源,五代时南唐画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南唐中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书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巨然,僧人,五代末、北宋初杰出山水画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师承山水画大家董源,而成为南方山水画流派的主要代表,以“董巨”并称,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巨然和董源一样具有多方面的绘画才能,除山水画外,人物、禽鸟画也很有成就,而且还是壁画家。他的存世作品《山居》、《秋山问道》、《层崖丛树》、《万壑松风》,都珍藏在中国博物馆院中。

  毛太华,先祖。元末明初时人。祖籍在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元末明初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在澜沧卫生活多年,立下军功偕二子内迁到湖南韶山,定居在韶山。600年后,伟人诞生。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毛氏的共同始祖。

  方志敏(1899—1935),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中国家。1924年在南昌加入中国。1928年1月22日,在江西东北部的弋阳、横峰发动和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家红军第十军。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红10军、红11军委员,闽浙赣省委。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的经验,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前,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因。方志敏烈士在狱中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遗著。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被秘密,时年36岁。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贺子珍(1910—1984),江西省永新县人,被誉为“永新一枝花”,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的“红色女性”,妻子。1927年5月贺子珍参加中国,并担任永新县委委员、妇女部长兼青年团委。“四·一二事件”之后随其兄贺敏学上井冈山,在才王佐的山寨追捕。上井冈山后,被才派到身边工作。1931年担任中央苏区机要科科长。在长征上为掩护伤员负伤。1947年任东北财经委员会党支部。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杭州市妇联主任。1979年6月被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五届二次会议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在上海去世。

  萧华(1916—1985)(肖华),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八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参加土地战争、参加了长征。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委员,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主任,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委员,军区第一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六全国委员会副,中国第八、十一、十二届。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萧华文武兼备,才华出众,著有《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名篇。

  梁兴初(1913—1985),江西省吉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优秀的指挥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军营长、副团长,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东进支队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一一五师第五旅旅长,新四军旅旅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第一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3月在井冈山才王佐部队当兵。上井冈山后,张国华任红四军第二师五团连队,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1年加入中国。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18军军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率第18军进军,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务。1952年10月,任军区司令员兼工委。1959年指挥平息武装叛乱。1962年10月至11月间,指挥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1965年9月任自治区党委第一兼西南局处。1967年5月兼任成都军区第一。1971年8月兼任四川省委第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九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2年2月21日在成都病逝,时年58岁。

  古柏(1906—1935),江西省寻乌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1928年领导寻邬农民起义,建立游击队,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1930年5月,协助作寻邬调查。不久,调到身边工作,先后任红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央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委员和党团。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时期,他坚定地支持的正确主张,并因此与、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错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游击战争,任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1935年3月在掩护部队突围的战斗中英勇,时年29岁。古柏的消息传到延安后,亲笔题写了挽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继其遗志,共达解放之目的。”

  熊雄(1892—1927),江西省宜丰县人。早年参加辛亥,加入中华党。1911年初,回南昌参加李烈钧组建的江西新军学生军,投身于辛亥,又先后参加湖口“二次”、“战争”和“护国战争”。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入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不久转为中员。1923年3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并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工作。1925年9月回国,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大队副队长。10月参加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指挥部部秘书长,协助部主任工作。1926年1月,熊雄调任黄埔军校部副主任,主持部工作,邀请、、等同志到军校作。为培养军事干部、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4月,5月被秘密。

  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最高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赖传珠(1910—1965),江西省赣县人,曾任军区委员,沈阳军区第二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烈钧(1882—1946),江西省市武宁县人。家,军事家。参加辛亥、“二次”、护国战争、平定陈炯明之乱,为有重大贡献,是跟随孙中山的元老之一,曾代理孙中山的大元帅,任参谋总长等职。

  邹韬奋(1895—1944),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家、出版家、报刊编辑。

  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不幸遇难,年仅21岁。鲁迅先生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胡先骕(1894—1968),江西南昌市新建县人,植物分类学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大学、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学的创始人,享有世界声誉的植物学家。被誉为“植物分类学之父”。胡先骕在1948年鉴定出了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后,获“水杉之父”的盛誉。水杉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地质历史时期,水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川以后,世界各地的水杉全部,只有中国的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今重庆)一带因地形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下来,成为孑遗珍稀植物。1941年—1948年,在中国的湖北利川等地发现了界各地早已的水杉,一时轰动世界。

  吴有训(1897—1977),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的实验者。(由于吴有训用实验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因此,“康普顿效应”被国际上称之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中国近代物理学和高等理科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培养了诸如: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钱伟长、邓稼先、王大珩、于光远以及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梅汝璈(1904—1973),字亚轩,江西南昌人,中国家,1946年5月到1948年12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大,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量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审判过程中,他坚毅果敢,有胆有识,刚正不阿,不辱,成功地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通过了对日本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处以绞刑的严正判决,为民族、国际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也为日寇淫掠的中国人民了。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