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我们来到遗世的朱氏先祖的家园,一座百年的晚清老屋。青春作伴好踏趣,特别是春晖如昔的季节。
小村在太平狮山余脉龙母山前,朱氏祠在小村里。老屋屋脊飞檐,青砖黛瓦,木雕壁画,廊柱楹联。三进的门一扇接着一扇,历代朱氏先祖往日的荣光都在这里。尚武、耕读、、重教,明朝开国君主与南宋儒学大家是“沛国堂”子子孙孙永远的骄傲,口口相传。
那博古花鸟筑脊、隐喻福禄寿的壁画图案、谆谆善诱的《朱子家训》……每一处部位的斑驳,已经失去当年的辉煌,都是一种文物。文友不时停下脚步,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联一画放在心上仔细的端详。
想想小村和老屋有了暮春的艳阳与细雨,才会让人感同百年老屋的沧海桑田。小村有了老屋而生色,老屋让小村闻名。岭南建筑的韵味仍不可,古朴醇香。那怕老屋经历了岁月风雨的,已经失去当年的辉煌。那怕因日晒雨淋而呈出斑驳的灰白,只能让想象中缅怀她当年的辉煌。
同是读书人的缘故,对这里的一切都有种无言的亲切。在文友七嘴八舌探究朱氏祠的前世时,自己只是或伫立远眺、或驻足端详、或在龙母山上鸟瞰,采风之旅最多是漫无目的地走着。最喜欢的,是与朱氏后人聊聊朱氏家族延绵昌盛的老故事。时间长了,便成了熟人。
小村的暮春,犹如一帧水墨。山花已开,那条叫马河的小河流水是清澈的,龙母山是翠绿的。潇潇细雨时停时歇,若是太阳从厚厚的雾霁里探个头出来,暖阳如酥。抬头仰望老屋依靠龙母山边。那灿烂阳光、那和风细雨,心里顿时生出许多的怀想来。
阳光下风雨中,隐隐可以望见一代圣主朱洪武挥师濠州,手执三尺青锋,,建英雄勋业。隐隐可以望见儒学大家朱文公一手青卷一手巨椽,鹅湖鹿洞里莘莘学子书声朗朗,儒雅之风世代传,润物无声。
艳阳与细雨交织光景,阳光洒镀这百年建筑,雨水滋润着这清静的小山村。突然觉得这清静小村堪比江南,只是江南无山,小村无桥。
这次,叫作朱满福的老族长,耄耋之年的老人,热情对我们说,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讲我们太公辗转千里,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和今天延师兴学、读书荣身的故事。
于是中,我站里那刀光剑影、战马嘶嘶、旌旗猎猎的古战场上,朱元璋带着谋士刘基、李善长,还有大将汤和、常遇春、胡惟庸等过命的兄弟冲锋陷阵,文韬武略,建功立业……中,我站在那传业授道解惑的岳麓山书院里,朱子会同大师张拭,诲汝谆谆。思想精深又恰切,颇为入理,天下满桃李,书香四溢……
在这百年老屋,我问她的,得知有九世先祖百余人位列武官。转身,上龙母山,又问,名师指点的“七星联笔”穴地孕育了小村源远流长的文脉。他们说,“鹅湖承世泽,鹿洞绍家声”。
又是一束七彩阳光,再次镀了老屋金色。在龙母山通幽的曲径上着那份好心情,文友漫步在鲜有人影的山林。又是一阵毛毛细雨,透过小村,看细雨飘飞在龙母山。或许,一离开,就有一辈子忘不了的往事。
陪伴我们同行的是老屋的后人,都姓朱,质朴憨厚,一肚子的老故事带你走进历史的烟尘:朱姓名人辈出,史不绝书,九世先祖受敇封获皇朝的历史,乃家族的楷模……都与你娓娓道来。
也是,沐浴在春晖和细雨的小村,曾经的荣耀是酣畅的。昔日先祖的立骨,今天后人的家园,都可以找到一份宣泄这份荣耀的理由。在滚滚中要是因为没有这泛着时光的家园,小村就少了许多故事,便少了英雄和大师。
在阳光和细雨交替的小村,不怕炽热和潮湿的季节。“春风又绿江南岸”,龙母山脚下的油菜花烂漫开着,阳光依然洒着,细雨依然缠绵着。质朴的小村,如烟云,从眼前一幕幕闪过。
回去以后时常想起那束洒在百年老屋的阳光,时常想起那飘在清静小村上空的淅沥春雨,“尚武、耕读传家”让人牵出浓浓的乡愁。曾驻足在青峦叠嶂的龙母山上品悟,暧昧最终让小村与老屋阳光雨水熏染,变得真实起来。因为,金阳春光暖,甘露润物细无声。
小村的阳光雨露,老屋的人文典故,活脱脱一段精美的段落,“尚武、耕读传家”写在心底,怎会淡去。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