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二疯或张二凤名子的由来,说法不一。据宫天豫老人讲,张二凤在做守护皇陵的军官,一个严寒的夜晚,他喝醉酒睡在地上,巡查的人怎么叫也叫不醒他。翌日清晨,问他何以醉成这个样子,这么冷的天却不知道冷。张二凤回答:我身上穿的是火龙丹,所以不怕冷。从此,人们都笑他说痴话,是个,又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家乡人就称他张二疯。
也有人认为,明朝末年,胶州漕汶张熙的两个儿子考中进士,人称二凤,张若麒排行第二,被称为张二凤。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可信的。关于张二凤的传说很多,有些还带有荒诞色彩,这里仅选取几例。
张二凤告老还乡后,闲来无事就骑毛驴游崂山。他走到半上,天黑了,村中没有旅店,看到村中一家塾馆亮着灯,老先生在批改学生作业,就要求借住一宿。没想到,这个教着八个学生的塾师见张二凤说话疯疯癫癫的,说什么也不答应。张二凤正在烦恼之际,迎面走来一位七旬老人,关心的问他:哪里的客人,是不是没有地方歇脚啊?张二凤随老人来到家中,老人嘱咐家人打酒炒菜,两人边喝边聊。第二天,早饭比头天还丰盛。
张二凤观察老人家中虽然不很富裕,却男女老少厚道和气,只是几个青少年没有一个读过书,便问为何不把孩子送去读书。老汉就把家里穷孩子多等原因说了。张二凤沉吟半刻,说:我教过几年书,现在老而无事,就住在你家教几个孩子如何?老汉喜出望外,连声称谢。
老汉有五个儿子,又从兄弟家招来两个,一共凑了七个学生,腾出一间东屋当学屋。张二凤认真的教起来,学生们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个个的学习。转眼三年过去了,莱州府开科取秀才,张二凤和那个塾师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去报名应考。
考试前,张二凤去见莱州知府,要求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考中秀才,并把那塾师教的八个学生一笔抹掉,知府虽面有难色,却知道张二凤是老臣得罪不起,便答应给他七个铁头秀才。发榜后,张二凤教的七个学生果然榜上有名,而那个不留宿的塾师教的学生却没有一个考中的。那位塾师知道内情后,气得一口吞下胸前的铜扣而亡。张二凤却骑着毛驴回到胶州。
胶州民间有雹子不打漕汶张的说法。传说有一次,张二凤和张天师一起参加的宴会,看到雹王爷戴着笼嘴端盘子,很是不方便。于是他请求张天师把雹王爷的笼嘴摘了。雹王爷感激他:以后下雹子,永远不打漕汶和闹埠子。漕汶是张二凤的家乡,闹埠子是他的佃户村。雹王爷还说:张二凤告老还乡,送他一把清凉伞。后来,张二凤从京城回乡的上,正值炎热的夏天,可他走到哪里,那儿的天空便有一片云彩为他遮挡太阳。
崇祯四年(1631)三甲进士,初任北直隶府清苑县知县,崇祯七年迁任永平府卢龙县知县。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选任刑部主事。官至直隶范县知县,为官清明,政绩突出,授给事中。当时南北两地的官员激烈。少詹事黄道周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张若麒又黄道周,于是张若麒由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成为明朝军事部门的实权人物。
崇祯十四年( 1641),清军集中全力,崇祯帝任命洪承畴为总督,统帅蓟、辽军务,张若麟为前线监军。张若麒按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意思督促洪承畴进兵,结果松山一战,明军损失过半。由于陈新甲的,皇上没有追究若麒责任,又令他出关为监军。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松山城被清军攻破,洪承畴被俘降清,张若麒从宁远逃回京师。崇祯将张若麒论。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九日,大顺军占领,打开,放了所有的囚犯。张若麒感激李自成救命之恩,投降了李自成。因张若麒是明朝大官,又做过明朝的监军,便命他为兵尚书,并派他为使者劝降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
顺治元年( 1644)九月,若麒上疏请为父丁忧,皇上降旨解任,在京守制。翌年,(1645)四月,请假葬父,皇上准假。五年(1648)九月,起补顺天府丞。顺治七年(1650)升迁大理寺少卿通政使。不久又升太常寺卿,管理太仆寺卿事。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