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西汉文帝刘恒——刘姓名人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7-6-19 14:33:50 人气: 来源: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呂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

  汉文帝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文帝名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

  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是很幸运的。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了四个。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得以善终。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和他的母亲有关。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魏国王宫的宫女,在刘邦打败魏国后,将许多宫女选进自己的后宫,后来便和薄姬生了文帝刘恒。但刘恒出生后,薄姬却遭到刘邦的冷落,地位一直是“姬”,没有升到“夫人”,所以,文帝刘恒从小就做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刘恒七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幸运地活下来,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

  刘邦的旧臣陈平和周勃在吕后死后,携手诛灭了吕氏,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代替当时吕后立的小刘弘,他们觉得刘弘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有的认为是一个,有的则分析说不会有假。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的意思是:大横所裂的纹很是正当,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占卜的人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现在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又中了计,丧命。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住进了未央宫。

  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负责、京城,从根本上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称号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外,打击重臣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结束后,出来时总是很的样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猛然了。于是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文帝很快也答应了。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

  在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时,文帝马上把他。周勃赶忙通过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说明实情:被罢免丞相职务后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备,但却没有反叛。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了他。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文帝即位后继续惠帝的与民休息的政策,这是他开创“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在即位之初,他就连续下了两道诏书,表达了自己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管理民政的机关向各县发布了命令: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县令的属官,职权仅次于县令)或者县尉(仅次于县丞)送达;其他由啬夫(乡的)来送达。

  文帝在历史上还是个以节俭著名的。他曾严责各地各级官员要节省,防止扰民。在公元前178年,即文帝即位的第二年,他下诏清点长安的公用马匹,将多余的一律送到驿站使用。文帝在位二十多年,一直这样节俭。、皇苑等都是使用以前留下来的,从来不嫌简陋。他本来想造一座供宴游的露台,但看到工匠的预算,要用“百金”,就说道:“这等于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我本来用先帝的就觉得很奢侈了,露台就不用建了。”后宫所用的衣服器物也因为文帝的监督和表率,没有任何奢侈攀比之风。

  通过纳谏,文帝纠正了自己错判的将军魏尚一案。魏尚原是云中郡的太守,他爱护将士,多次击败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轻易南下。但后来因为在的敌人首级时比原来报告的少了六个,文帝一气之下就罢免了他的,还判了刑。文帝在一次和郎署长官冯唐聊天时,得知冯唐祖先是赵国人,父亲住在代郡,文帝曾经做过代王,于是二人便很投机地谈起来。自然谈到了赵国有名的将军廉颇。文帝便很高兴地说,如果他能得到向廉颇那样的将军,就不怕匈奴入侵了。冯唐听了很不以为然,很不客气地说,如果陛下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军,恐怕也不能很好地重用。文帝听了很生气,就问为什么。冯唐说,廉颇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是因为赵王信任他。但现在将军魏尚仅仅因为的首级比报告的少了六个,就落得个罢官的结局。所以由此知道就是得到了廉颇那样的将军也不能很好地使用。

  文帝听了,转怒为喜,同一天就派使者了魏尚,恢复了他原来的,对于敢直言的冯唐也给予了赏:提升他做了车骑都尉。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和铁面的张释之之间的事。张释之以正直、敢于和文帝出名,文帝让他做了廷尉,即最高司。一次,文帝出巡过中渭桥,结果拉车的马被一个行人惊吓,这在当时叫做犯跸,即了的行动。张释之经过审理得知,犯法的行人原来听到了行车的声音,因为来不及躲闪,就躲到了桥下边。一会儿后,他觉得车马应该走远了,就从桥下出来,结果却恰好撞上了文帝的车驾。惊慌得拔腿就跑,就这样使马受惊。张释之依照法律,罚金四两。文帝听说了很不高兴,嫌他判轻了,张释之:“国法应该是天子和天下百姓一起遵守,如果律条,轻易或者轻判,就会使法律失去信用。既然陛下让臣来处理,就要按照国事,如果我带头任意行事,那岂不是给天下的们起了坏作用吗?”文帝听他说的有理,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不再追究了。

  还有一次,祠庙中高祖刘邦塑像前边的玉环被人偷走了,盗贼抓住后文帝让张释之重重处罚。张释之则按照法律判处弃市,即砍头再陈尸,以表示被众人唾弃。文帝听了恼怒不已,说自己让他负责处罚,是想让他处以族刑,即诛杀全族的人,而张释之却只杀他一人。张释之摘下帽子说:“国法没有盗哪个庙的东西重处,盗哪个庙的东西轻处。如果现在判此人族刑,那将来万一有小民在高祖的陵墓上抓了一捧土,陛下又要用什么国法来治罪呢?”文帝觉得张释之说的有道理,又问了一下太后的意思,便承认张释之处罚得当不再追究了。

  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了劝农耕种,文帝还亲自耕作,以作表率,后来,他还采纳了晁错的,允许以粮食换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重农最典型的措施还是减轻农民的赋税,在公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文帝宣布免除了农民的租税。

  为了给重农创造一个相对安定的,使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生产,文帝采取措施解决了南粤赵陀的问题,消除了战争。

  赵陀原是秦始皇时的南海郡的郡尉,即郡的军事属官。秦始皇平定南方的领土后,曾设置了三个郡,即南海郡(所在地是现在的广州市)、桂林郡(所在地是现在的广西桂平)和象郡(所在地是现在的广西崇左),在秦朝末年,赵陀趁农民战争混乱之机兼并了其他两个郡,还自立为南粤武王。西汉初期,刘邦还没有力量征讨,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赵陀为南粤王,让他治理当地粤族各部。在吕后时,觉得南粤是蛮夷之地,就对南粤的贸易,如不向南粤输出铁器,卖给他们的马、牛、羊都是公的,没有母的,就是不让他们得到的牲畜自己繁殖。赵陀见吕后如此对待,就干脆,自称为南武帝,还攻打长沙郡。吕后派兵,却被赵陀打败。赵陀的老家在真定(即现在市东北部,现存有赵陀墓),在听说祖先的坟墓被毁,家族兄弟被杀后,发誓要替祖先和兄弟报仇。文帝命令赵陀的祖先墓,又派人抚慰其家族的人。最后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出使南粤,告诉赵陀只要他取消帝号,就恢复他南粤王的称号,照旧管理南粤地区。赵陀最后又归顺了汉朝。

  对于北面的匈奴,文帝用和亲和积极防御相结合的措施,同时将内地的人迁到边疆,充实当地的经济力量,这也为边疆的兵力补充提供了。文帝上述的重农和罢兵措施使汉朝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古代的刑罚种类中,有很多的肉刑,如墨刑,即用刀划面额然后涂墨,劓刑,即割掉鼻子,刖刑,即砍脚,宫刑,即生殖器。其他的刑罚如法,也很,一人犯罪常常家族的人一起受罚,处死或者是没为奴隶,平民身份。

  文帝废除的首先是法,当时叫做首孥法。当时的大臣陈平和周勃开始不同意,但在文帝的下,只好按照文帝的意思起草了诏书,终于将法废除了。其次是对肉刑的废除,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因为次数太多,有的三百,有的五百,还是太重,经常把人,于是又减轻次数,最终达到了减轻刑罚的目的。

  还有“罪”也在文帝时废除了。对于不能随便议论,更不能有所怨恨,如果,就是犯了“罪”。百姓不高兴时因为常天地,这又和“天子”有了联系,百姓因此就犯了“民诅上罪”。文帝将这些予以废除,说这些使大臣们不敢说真话,在上的也就不能知道自己的,这对国家政事是很不利的,无法招贤人纳良才。

  文帝在位共二十三年,他开创的稳定局面为此后景帝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的基础,他自己也成为一代名君载入史册。

  在公元前157年夏,文帝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孝文”,庙号为“太”,一般都称他为“汉文帝”。文帝葬在霸陵,在现在西安市的东边。霸陵是个朴素的陵墓,据说是瓦做的,里面也没有什么珠宝玉器,所以很完好地保存到了现在,没有像慈禧太后的陵墓没多久就落得个被孙殿英掘墓散尸骨的可怜结局。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