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走进随州青铜器王国探其古老神秘文明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6-7-21 15:09:55 人气: 来源:

  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门,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其“随”字最早出于西周“汉东之国随为大”,当时随国为一诸侯国,附庸在楚国之下,附近有陈国、蔡国、唐国等。自西周后,“随”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封地,隋朝亦因随州而命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随州,历史名人上古有炎帝神农;春秋有季梁、随侯;战国有曾侯乙;唐时有胡紫阳等;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更是惊艳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墓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而随着考古工作和征集工作的继续,这些珍贵文物将还会增多,随州博物馆也是名符其实的“青铜器王国”。

  随州博物馆建设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园林式布局,采用楚国建筑“一台”、“殿”、多台”组成的风格,外形主要体现“楚城”和“编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座设备条件较为先进的现代博览建筑。沿着梯形台阶,进入一层主馆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的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陈列厅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南、北两个副馆主要设计为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编钟演艺厅。

  走进展示厅,光线暗下来,恍若穿越时光隧道,进入一段被尘封的历史瞬间。博物馆分为5个展,第一个展厅是“曾国迷踪”,曾国是周朝早期大臣南宫适的封地,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随州。

  在随州出土的很多青铜器文物上都刻有“曾国”和“随”字的铭文,说明随是古代就有的说法,而曾是封候的名称,随是地名。

  西周早期青铜器噩矦方彝,随州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器身为母口承盖,盖为单脊四坡屋顶状,上有一对鸟形钮。器肩部两侧铸有对称的半环兽首衔环耳,前后肩部正中各有一张牙卷鼻的象首。器腹饰两层兽面纹,器盖饰兽面纹,口、部、足部饰龙纹,器底中央悬挂一铃,铃内有舌,盖内铸有铭文“噩候乍厥宝(阝尊)彝”。

  还原曾侯乙墓情形的曾侯乙地宫,曾侯乙墓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形似现在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另有彩绘陪棺21具。曾侯乙,男性,年龄45岁左右,约葬于楚惠王56年(公元前433年)深秋。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如此豪华的陈设布局和这么多的殉葬者,让人在惊叹古人智慧同时,也感慨奴隶社王侯们的奢靡和血腥。

  体态修长,头上长着两只鹿角,引吭高歌,展翅欲飞气度非凡的“鹿角立鹤”。通高143.5、鹤高110厘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出土文物中造型别致绝无仅有的,现在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

  联禁铜壶,两壶通高99厘米,分别重99公斤和106公斤,铜禁长117.5、宽53.4、高13.2厘米、重35.2公斤,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等。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禁面有两个并列的中空圆圈,以承放大壶圈足。禁的长边各有二兽足。兽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足蹬地。禁面和侧面均饰蟠螭等纹饰。铜禁出土不多,迄今为止国内外仅见4件,在湖北省是首次发现。

  云纹金盏、金漏匙

  云纹金盏通高11,口径15.1厘米,重2156克;金漏匙长13厘米,重56.45克,直口,方唇,浅腹,平底。三个凤首形矮足。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耳。盖略大于盏口,盖沿有三个等距离的外卡,盖顶有一个圆形捉手,盖面和盏口下饰云纹、绹纹、勾连雷纹、蟠螭纹等。盏内放置金漏匙一件,方柄圆身,器身镂空变形龙纹。至迟到商代时,我国就出现黄金制品,但多为一些片饰。而此盏是仿铜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曾侯乙铜鉴缶,战国早期文物。通高61.5、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因此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名人_360搜索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