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新版)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20-10-29 14:40:54 人气: 来源: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 2课 姓名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在沙皇 的下,盛行 农奴制 概况:18 世纪,发出向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全面推行。 上:改组 行政机构 ,建立了 中央 的行政体制 军事上: 创建新式常备军, 要求 贵族 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构为国家服务。 经济上:兴办手工工场 彼得 内容 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创办 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 一世 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的礼节理解服饰与 生活方式 作用: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扩张:1700——1721,与 进行战争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 出海口。营建了新首都 影响:彼得一世以强兵 和 学习科学技术为目标,了俄 国的进程,但是农奴制 成为社会发展障碍。 时间:1861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 废除农奴制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 ,转换职业, 内容:可以获得一份 土地,但必须出钱买 影响: 推倒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 废除了农奴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根本原因: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矛盾焦点:北方主张奴隶制,建立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 制度, 建立新 的蓄奴洲。北方要求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 导火线 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因为林肯主张奴隶制的发展 内战爆发:1861 年,南方军队战争 战争初期:北方失利 转折:1862 年通过《宅地法》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文件作用:调动农民作用,尤其黑人。积极踊跃参军作战,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 意义: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林肯贡献:了国家统一和解放了黑人奴隶。 .时间: 1868 年 学习对象: 第 3课 美 国 内 战 第四课 明 治、 维 新 上: (废藩置县 ) .实现中央。 内容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 死的 “ 武士道 ”。 经济上:推行( 地税)的口号下,在“殖产兴业”的口号,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力学习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意义:积极 使日本了发展资本主义到,实现了富国强兵。 消极 : 保留了大量封建,了对外侵略扩张道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第五课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国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带入时代: “电气时代” 。 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 主要成绩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的另一重大成就 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爱迪生——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 人奥托——煤气内燃机 戴姆勒——汽油内燃机 发明家及 迪塞尔—— 柴油内燃机 人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 世纪 80 年代) 美国福特——使用流水线) 诺贝尔——现代,无烟 美国海厄特——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法国人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意义: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资本主义由向垄断过渡 第7课 牛顿 英国 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科学家( 自然科学奠基人) 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 成为一门的科学 英国 《起源》提出观点,打破了 近代 (生物学) “创造”神创论。 科学 巴尔扎克 法国 《喜剧》把自己所见所闻写进去 与文化 文学 经典之著《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的镜子) 《复活》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音乐 美术 梵高 荷兰 〈夜间的咖啡馆〉 、 〈向日葵〉 12 课 原因: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 领导人:甘地 时间:1920 年 印度的非 结束:1922 年,焚烧局事件停止 不合作运动 时间:1930 年 形式:采取不服从形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再次兴起 要求:降低田赋,犯,废除其食盐专卖法 结果:遭到,甘地选择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最后双方 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 斗争对象 英国殖民者 第8课 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 地 三国同盟:德、奥、意 战前两大集团 三国协约:英、法、俄 导火线 日 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标志 :1914 年 7 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意大利 战场分布:欧洲是主要战场、形成东西南战线;后来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典型惨烈战役:1916 年 凡尔登战役(德法军队历时 10 个月,损失近百万人) 1917 年的战局: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爆发十月退出战争 战争结局:1918 年 11 月,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战争的性质 :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重要数据 :历时 4 年多,参战国家共计 30 多个,牵涉人口约 15 亿, 一战的影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的民族。 第一次 世界大战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 ”本句中的“火药桶”指的是巴尔干半岛, “一粒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 第9课 开始时间:1917 年 11 月 爆发标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列宁 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时间:1917.11 月 7 日 成立会议: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苏维埃 法律 《和平》 (世界上第一 新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 个 人民委员会:列宁 ) 废除了旧的,创建了新的机关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措施 革 命 将大工业、铁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__社会主义公有制_ 废除土地私有制,地主、皇室和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沙皇和临时与外国签订的一切;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 , 建立了第一个____的国家 2、推动了国际运动 十 月 会议 时间 国家 核心文件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针对) 1919 年 英(乔治) 、法(克里孟梭) 、美(威 尔逊) 《凡尔赛条约》 惩罚战败国, 协调战胜国之间的问题 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 瓜分 会议(针对中国) 1921-1922 美 《九国条约》 调整东亚、太平洋地区日本和美 国的矛盾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 土完整,建立并在中国 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列 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 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要 求,都予以。 (门户) 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关系 损害中国 利益 中国人民的要求, 把德 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作用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在 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成立国际联盟, 战败国和苏俄在 外,美国不承认批准《凡尔赛条约》 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一战后的 体系 (格局 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11 课 新经济 政策 时间:1921 年 实施者:列宁 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农民可以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贸易;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成立的时间:1922 年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国联盟 列宁逝世时间:1924 年 实现国家工业化设想:1925 年,斯大林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6 年 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工业国 (1928-1937) 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 主要措施:消灭富农运动,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 苏联 社会 主义 建设 苏联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新颁布时间:1936 年 ,确立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形成标志:新颁布 (斯大林模式)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的体制。 第 13 课 总统:1933 年,罗斯福 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整顿金融体系 主要内容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意义: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新政增强了的宏观调控能力 局限性: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的本质,无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罗斯福 新政 第 14 课 的建立:1922 年 意大利 墨索里尼担任总统,1936 吞并埃塞俄比亚 形成:1933 年,出任总理,建立,标 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形成。 欧洲策源地 的形成 措施 () 利用“纵火案”打击 加强思想控制,焚烧进步书籍 (爱因斯坦)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扩军备战 1931 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标志着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军部成为核心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法 西 斯 国 家 的 侵 略 扩 张 亚洲策源地 的形成 15 课 全面爆发及 主要战场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全面爆发:1939.9.1 突袭波兰,英,法宣战 主要战场:西线战场、北非、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 二战扩大: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苏联赢得了莫斯科 战, 莫斯科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线 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在亚洲,中国牵制日本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时间:1942 年 1 月 国家: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 地点:美国 文件: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点: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 ,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 意大利投降:1943 年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 年 ,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 ,使陷入东西两个战 场 的夹击。 时间:1945 年 2 月 雅尔塔会议 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内容:战后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 ,决定战后成立联 合国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7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 欧洲战场结束:1945 年 5 月 8 日 正式投降 结束 亚洲战场结束: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反联盟 16 课 冷战含义:二战后的 40 多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双方)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 __对峙与竞争_状态(手段) 。 (1):杜鲁门主义出台 实质:别国内政, 冷战 冷战的发生 冷战的表现 实现美 国的全球霸权 意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 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2)经济上:1947 年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法) 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 政 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3)军事上:北约: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 顿成立 了《_北大西洋公约_》 ,简称“北约” ,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华约:1955 年,苏联同东欧 7 个社会主义 国家成立了“ 《华沙条约》简称“华约” 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战后的格局:两极 格局 的:导火索:危机爆发 1948 年 影响:欧洲冷 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第 17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的提高 西欧 时间:1993 年 货币:欧元 欧盟 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原因:美国的扶持,有利的外部,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 日本的崛起 表现: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第二经济大国 :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成为大国的日益膨胀, 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18 课 发展 1949 年,苏联与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 、罗马尼、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经济互助 委员会,简称: “经互会” 1950,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 社会 主义 的发展 东欧剧变 与挫折 原因: 东欧开始实行多元化 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东欧剧变的实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的表现: 上,实行议会制和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根本原因:的斯大林模式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 (1991) 催化剂: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的本质:性质的改变 苏联解体的影响: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19 课 1951 年利比亚宣布 首发地:北非 1952 年埃及英国 非 1962 年阿尔及利亚法国殖民,获得 洲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运动进入 独 2、非洲年 1960 年,有 17 个国家获得,被称为“非洲年” 立 运 3、殖民结束:1990 年纳米比亚,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义 动 20 课 成立:1945 年,10 月 联合国 总部:美国纽约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 主要机构 联合国安理会简称: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 5 个 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世贸组织成立:1955.1.1 简称 WTO 世界 贸易 组织 21 课 冷战 后的 世界 格局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 作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霸权主义 着世界安全 地区冲突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 美国:单极世界(一超) 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多强) 致力发展经济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中国主张平等互信,反对霸权主义和 22 课 第三次科技 生态与人口问题: 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发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时代:信息时代 温室效应 生态 臭氧层 污染臭氧层 荒漠化 乱砍滥伐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能源:核能 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联合国任雪案件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