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继续向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科研院所也进行,推进世界史研究。
2018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继续向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各高校加大对世界史学科的支持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科研院所也进行,推进世界史研究。世界史学科欣欣向荣,取得长足进步。学术新意迭出,学科平台更为广阔,学术会议频繁且收获颇丰。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力所在。2018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创新意识更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不断涌现。
一是阐释学理论构建与创新。“阐释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带有元理论属性的基础概念。中国学者张江提出的“公共阐释”理论在2018年的世界史学界继续得到阐释。为此,《历史研究》2018年1期约请五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公共阐释”的多层意蕴,其中,于沛《阐释学与历史阐释》主张在阐释学与历史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历史阐释学;朱孝远《教史研究中的公共阐释学》阐述教研究中的公共阐释学;孟钟捷《公共阐释理论视域下的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建设》则从公共阐释理论出发,指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二是对“一带一”沿线国家的研究。随着“一带一”的推进,世界史的相关研究频出。林梅村、马丽亚·艾海提《嚈哒的兴起与铁马镫初传中亚》(《历史研究》2018年2期)根据考古发现,探讨嚈哒在阿尔泰山的文化遗迹和铁马镫在中亚草原的最初,弥补了丝考古的不足。陈思伟《埃及与印度次的海上贸易及其在罗马帝国经济中的地位》(《历史研究》2018年1期)利用近年发现的考古史料,分析了1—2世纪埃及与印度次海上贸易的基本情况。
三是研究范式更为多样。charity是英国历史上表示慈善的常用词语,但其概念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周真真《charity概念在英国的历史流变及其社会意蕴》(《世界历史》2018年1期)认为,charity从对之爱发展到侧重对邻人之爱,后泛指一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行为,到现代社会,其含义变得日益多元。英国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任东波《“文明”标准与英国学派的典型历史叙事》(《史学集刊》2018年4期)认为,通过“国际社会”这一核心概念,“文明”标准成为英国学派典型历史叙事的核心要素和理论工具,并主导了典型历史叙事的学术实践。英国学派的典型历史叙事反过来又强化了“文明”标准,并使其不断调整自身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非世界要想超越欧洲/世界所孕育的“文明”标准,不仅需要加强与世界的平等对话,还亟须构建自身独具特色的学术话语。
2018年,世界史研究者既强调理论意义、学术底蕴,又注重历史学的现实镜鉴功能,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支撑。
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经久不衰,直至今天仍然对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并能动地世界具有现实意义。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相关专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庞卓恒《马克思发现的历史规律的生命力永远和历史本身同在》(《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1期)指出马克思发现的历史规律“才是真正揭开了人类演进之谜的科学真理”,“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只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去论证,都能证明它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徐浩《简论马克思的西欧封建社会形态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1期)认为,“马克思的封建主义概念(即封建社会形态)既是广义的,又是区域性的,即它只存在于西欧中世纪和幕府时期的日本。应该说,马克思的西欧封建社会形态理论自始自终没有出现根本变化”。
二是史研究对现代的历史镜鉴。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激进时期出现的一股史流,并纪之交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梅雪芹《从关注“一条鱼”谈史的创新》(《史学月刊》2018年3期)认为,鲑鱼在泰晤士河绝迹,不仅反映了自然在特定时空或减少的基本情形,而且勾连了一幅自然与人类社会互动的大历史框架,对这一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我们突破现代史学的人类中心的藩篱,以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念,去的、复杂的历史联系。
三是大数据与世界史研究的关系。李剑鸣《大数据时代的世界史研究》(《史学月刊》2018年9期)认为,在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我们仍然有必要时时提醒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掉历史学的人文属性和叙事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史家的专业主义意识,尽最大努力来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准,要让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新资源、新方法和新手段,在专业主义的护卫下发挥其最大效能。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18年,《历史研究》编辑部组织了第五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全球化时代的历史阐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世界历史》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参会学者提交的论文经过编辑部筛选,质量上乘,学术会议质量不断提升。
纪念活动助推学术会议创新。2018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首都师范大学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在萨拉热窝联合举办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国际研讨会:全球历史及文化影响”。此次会议不仅助推两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也将推动两国之间高层次人文交流。
新的研究机构和发表平台不断涌现。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揭牌,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院的成立,表明了中国正经历一个由区域性国家变成世界性国家的重大转折期,需要更加关注世界、了解世界。界史期刊十分有限的情况下,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历史评论》喜获刊号,2019年将改为季刊正式出版。西北大学主办的《中东研究》、大学主办的《中亚研究》,以及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土耳其研究》,则成为专门刊登“一带一”沿线国家研究的重要平台。这些研究机构和发表平台将区域与国别研究作为整合学术资源、调整学科布局的契机,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
总之,2018年世界史研究仍然稳步发展。但是,当前世界史研究内容存在欧美强、中东非洲等地区弱的格局。除英语国家外,其他国别与区域很难使用对象国的资料进行研究,学术研究距离真正的国际对话还有很大差距。
梦见包被偷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