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除了《大秦帝国》这些严肃的历史小说也值得看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8-2-22 15:00:23 人气: 来源:

  在偶像剧穿越剧霸屏多年后,《大明王朝1566》复播、《大秦帝国》热播,历史剧好像又火了。从火爆一时的《东方朔》、《大秦帝国》、《贞观之治》、《神探狄仁杰》,到声名响彻影坛的《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质量上乘的历史剧大多有一本优秀的历史小说作为编剧底稿。不过,建国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精品之多,可以说十倍百倍于电视剧。下面撷选一二与您分享。

  总括而言,长篇历史小说多着眼于时代画卷,走还原时代大背景、以一个或一组人物串起全篇的重述历史风格,如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提堂》等《都铎王朝》系列;又如司马辽太郎大作《坂上之云》;又如去年天无数读书者视若拱璧的《巨人的陨落》,都能带领读者身历其境,亲身感受视角下的历史剖面,能写出宏观大视角来的,都属一等一的杰作。而又有少数如井上靖先生《风林火山》、《杨贵妃传》等,历史只是背景,写的还是情感,则又是另一个方向了。

  长篇历史小说佼佼者多采取文以载道的线,这里绕不过去的名字就是建国后第一长篇历史小说,23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李自成》。

  此书好在何处?建国后三十余年,中国文坛长篇小说大多抓大放小,有大场面无细腻处,于人物群像方面的刻画实属短板,在此时代背景下做考量,《李自成》一书可卓然于鸡群之中,主角李自成不必多说,配角如张献忠、郝摇旗、李岩李过等众将各自鲜活,难能可贵的是,写好了同伴,也写好了敌人。两大敌手崇祯帝与皇太极同样有血有肉,多方对立盘肠血战,各方利益短兵相接,大时代图景下一番英雄人物叱咤数十年,烽烟尽归一卷之中。

  《李自成》第一卷写成后,在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二位都深喜此书,姚雪垠曾回忆道:1966年7月,亲自主持中央局会议,看见王任重列席,将他叫到身边:“姚雪垠的《李自成》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让他把书写完。”姚老在“”中还给写了信,用铅笔在信上批示道:“印发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于是,此书写作历程跨越“”,得以完璧。

  此书近年来渐趋沉寂,与其他茅盾文学得主作品相比显得悄无声息,其根源在于不为读者所喜的史观。但这也是“文以载道”的此书所载之道。

  平心而论,读者读书当采熊十力斥徐复观的态度“读书要读其好处”,为何不能求同存异,览其所长?经典巨著又有哪本毫无可做攻讦之处?这也不读那也不观,腹中空空的最终还是自己。

  写作者梦寐以求之时刻,为灵光一闪,天花乱坠之时。彼时不需动员,内心写作自然会推动你倚马千言,尽倾胸中所思所想;也不需构思,一行行字如同自行从笔端流淌到纸上。只是若非天才,灵光一闪的前提还是厚积薄发。

  与林散之先生在书法界可称一时瑜亮的林鹏先生,跨界写下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是先生唯一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七十年(先生著作此书时年届七旬)对人生对制度进行全部哲学思考的结晶,其质量与名气严重不成正比,笔者甚至一度为描写同一历史时期的《大秦帝国》声名远播而先生作品籍籍无名而忿恨。

  全书从吕不韦思索秦王嬴政有没有读他修纂的《吕氏春秋》,能否接受书中观点开始。这是个绝好的引子,也是全书文眼。学者萧公权认为《吕氏春秋》是“反秦之书”:“一切惨刻督责之术,在所不取。故吕书之意义为立新王以反秦,其思想之内容则为申古学以排法。”《吕氏春秋》一书号召的正是“仁政”与“民本”的观点。书中林鹏先生将之演绎为三晋思想与秦王之冲突,从而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在百家争鸣学术空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以雏形治理国家将会如何。

  林鹏先生所载之道正是士大夫文化与帝王文化之冲突,与之冲突。此书之体裁——小说只是形式,承载了满满的哲学思考,让人想起美国一代女杰安·兰德大作《源泉》与《阿特拉斯耸耸肩》。

  当然吕不韦最终失败了,全书最后一章第三十九章正叫做“吕不韦之死”;当然历史上吕不韦之真实形象应也远非如此理想化,但暴秦二世而休,《吕氏春秋》今日尚在。

  编剧、策划人,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史航先生说:“能让历史小说真的发扬光大,能写得沧桑世故而又情怀温厚,的高阳,的廖心一(《正德全传》的作者),两人而已。而,我是想提一本《咸阳宫》,作者林鹏,山西省书法协会的老先生。那是伟大的书,布衣之怒,圣贤,明写吕不韦,暗写中国历史童年时代的另一种发展可能,写士也许可以活下来,也许可以不绵延。”

  纵然我辈抛开林鹏先生之史论观点不谈,一部遵从一切历史基本事实,符合正史记载全部情节而不偏离,平铺直叙不造噱头,乏战事无却如水银泻地绵绵不休令人手不释卷的作品,自有其高妙处在。

  南梁武帝萧衍纳北齐降将侯景时曾叹“我国家似金瓯,无一伤缺”,开后世称国土为金瓯之先河,金瓯一缺,则为山河破碎日月无光,士女乱离如飘絮乱萍,山野孤老吞声而哭,发故国丘墟黍离悲叹。

  此书被称为当代口碑最好的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版《战争与和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这也是一本用历史本真力量打动你的好书,一个幸福富饶的国家在你眼前因一个个一个个愚蠢的错误而,一段本应美丽甜蜜的情感最终以悲剧告终。

  此书文笔情节均不逊于《李自成》,综合实力犹有过之,只是我不得不把它放在第三位推介,因为……这本书读起来太致郁了,满纸荒凉悲笑,满心愤懑不甘,《李自成》中慧梅吹笛尚可使我心悠然,尽享阅读闲暇趣味,读《金瓯缺》则或填膺或鼻酸耳热,绝难平静淡然。

  名家如二月河如此评论此书:“《金瓯缺》称得上是当代历史长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惊人的历史洞察力与异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而知名文学评论家郭绍虞先生则称:“徐氏(指徐兴业)的学识和才华,均不弱于姚氏(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二难相并,堪称双璧。”

  这本书,让我更好地理解那首“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也让我无数次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曾公国藩为、蒋介石二位同为嘉许绝非幸致。其人立德立功立言均有大成就,晚清时节几近只手补天裂,挽狂澜于既倒,又能深自韬晦善保,可称有始有终,这样的人物深刻而复杂,绝不好写,更因时处近代,史料众多,功夫稍没下到则必出纰漏,贻笑大方之家。今时今世作家作品稍有影响则如置身聚光灯下,无所遁形,在这种对作者而言前所未有的苛刻大下,写作如斯复杂的一个人物,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实属难能。

  唐浩明与曾国藩神交二十余年得成此书,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笔者最为欣赏此书的一点是:一般浸淫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之中过久,作家往往会对其产生过分的情感,以至于笔下难以自控地对其给予偏正面的评价,而此书中唐浩明始终正视着曾国藩,用冷静客观的笔调描绘他的行为,而将价值评判的交与了读者。

  一个作家人生中黄金时期很短暂,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储备,需要积累,也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很难复制。唐浩明在曾国藩身上花了二十多年,笔下如有神助地完成此书,他花了足够的辛苦,也足够专注,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晚清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张之洞》、《杨度》;同为晚清时节,不能说唐浩明先生储备不足笔力不够,读来就是比《曾国藩》差上不止一筹,我们只能理解为那样的专注以及那样穿越历史长河的目光对视不能复制,以至于我们只能更加珍惜这本《曾国藩》。

  白岩松曾在采访中谈到:“90年代中期,我走进了《》,20多岁成为《东方之子》主持人。我知道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当然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因此要不断去学。阅读在帮助我,其中有一套厚厚的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浩明《曾国藩》,我永远记得那一个秋日的下午,在我租来的地下室里头,墙上斑驳的光影一寸寸移动,这本书我也一页页地看完了,每个喜欢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概念,当你真的喜欢一本书,并且被深深地打动,告别是一件依依不舍的事情,但是终究要告别。当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更有勇气去面对一个又一个摄像机前的《东方之子》,为什么?因为在这套书里头我看到了最复杂的人性,让我对人,对人性开始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高阳先生原名许晏骈,高阳乃是笔名,取“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之典,平生好酒,能饮能写,专擅历史小说,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来形容高阳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高阳有多厉害呢,他的九十多部作品里的中平之作水准也绝不亚于二月河的知名系列。其代表作《慈禧全传》系列、《胡雪岩》系列水准称至高应无过多虚誉,其余佳作如《丁香花》、《八大胡同》、《粉墨江湖》、《清朝的》、《明朝的》、《清末四公子》等等皆有可观之处,高产与质量上等几乎是天平两极,我想高阳先生绝大多数作品是做到了“不负不负卿”的。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要服膺先生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以近乎“”的程度挖细节的风格了。高阳先生写清就是清朝,写明就是明朝,写就是上世纪初,画龙成龙画虎像虎,包括衣着服饰谈吐习惯等的时代特点描摹若真,可谓有物有据,有典有则,事事皆合章法,加以先生颇可给人启迪的历史观点,读之很难无所得而归。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没有找到您要的广告信息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