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世界小史-读给恋人听的历史书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7-8-7 23:24:41 人气: 来源:

  但是我想,这样的心态是不是有违我最初读书的单纯目的?我原本只是想静下心来,喂食自己的孤独而脆弱的灵魂。在这个完全属于我的自在天地里,无论观点是否对错、喜好是否乖张,只要忠于内心,自然流露就好了。那些肯驻足停留的旁观者,其实也是在映照自己的内心,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而已。我不必太在意,只需随心而作,大家自会按需而取用。如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本清新的《世界小史》,文笔是那样的轻松随意,作者对熟稔的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时而聚焦于人物小小的穿衣细节,时而视野扩大到整个欧洲大地,俯视战争的宏大场面,我们的心也如同一只轻灵的燕子,跟着作者沿着那无可琢磨又无可辩驳的时间主线,在广袤无际的天空中穿梭飞翔,无所。

  这是一本对我来说很老的书,创作时间在1935年。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当时是一位26岁的年轻人,正在恋爱,正在待业,所以缺钱。他的一位出版商朋友出了个主意,英国有人刚写了本给孩子看的历史书,如果翻译成德语,应该能赚点钱。贡布里希看了该书以后说,也许我能写本更好的。这样的成书背景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但却倍感真实亲切。

  恩斯特•贡布里希,1909年3月30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于2001年11月3日在伦敦去世,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也被人们认为是代表着十九世纪后期传统美术史意义上的学者。除了艺术史著作《艺术与错觉》、《象征的图像》和《秩序感》之外,还有一本《艺术的故事》,可以和《世界小史》并称姊妹篇。这是一位对历史、艺术有深刻造诣的作者,在他带领下,我们看到的是不被割裂的世界。我特别钟爱这种视野和能力都很综合跨界的学者,知识本无什么分类边界,是被人为的了分类和方向。

  恩斯特•贡布里希诞生在奥匈帝国,从儿时起就经历了欧洲大地剧烈的变迁,了被作为所到的一切不公待遇。但是作者对于自己的身份却又另外一番认定:他无疑是一名维也纳人,但他从不以此为荣。他甚至总是认为,一个人以自己的出身或长相为荣是愚蠢的,因为这些都是不劳而获的东西。对于自己被说成是一名犹太难民,他也总是表面上默不作声,但心里却耿耿于怀。他并非难民,因为在事态迫切前夕,他便已筹划好前往英国;同时,只有在主义的人种划分下,他才算是一名,而在他看来,这样的人种划分无比丑恶和愚蠢。

  贡布里希在维也纳大学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曾经对学术文体感到不耐烦。烦躁之余,他经常和一位小姑娘通信,告诉她这位书虫叔叔到底在忙什么。所以贡布里希要用小孩儿能看懂的语言他的博士论文。这好比用积木讨论建筑学,需要准确而圆通的专业知识,需要以简驭繁的技巧,需要很多朴素而精炼的比喻,需要爱。

  贡布里希显然是讲故事的高手,尽管出版商给他写《世界小史》的时间只有六个星期,但他却把时间控制得刚刚好。他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写一章,白天查资料晚上写。周日他用来谈恋爱,给她未来的妻子说说一周来的进展,并读给她听其中的段落。所以,这本书的语气很亲切,轻柔,作者希望读者不必去写笔记,不必去记住人名和年代,口语化的语言使得本书的文字摆脱了学术写作的拿腔拿调。因为这本世界历史不单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恋人的。

  作者的欧洲背景,使他不可避免以欧洲乃至环绕地中海的亚非欧的历史作为叙写的重点。这对于我这样长期自给自足的东方习惯于大一统思维、对欧洲知之甚少的中国读者来说,如同世界的坐标切换了系统,完全是个全新视野,聚焦到那片水域甚多、陆地碎裂的。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基础,那里的人们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开始了狩猎、耕种,一座座恢弘的古代城邦渐渐发展、繁荣,又在征战杀伐中被焚烧、被。从上古超能的开始,一代代充满浓烈骄纵和神勇的君主、统帅,用他们各自的身躯、智慧、武力,书写刀光征战的历史。巴比伦人、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高卢人、哥特人,以及的崛起、,科学的弱小幼苗、启蒙运动的,工业的轰鸣声。

  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一直是如此的喧嚣。世界最大和第三大洲相邻的广阔地域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古巴比伦、两河文明),留下了较多的文字记录和遗迹,更因地缘相近而更早地有更多的沟通往来。在这一区域出现过古罗马、阿拉伯等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欧洲人能到达的世界也正是这一区域。

  里面特别提到了巴比塔的故事,是我在#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 4/100《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文集》中讲封面故事时提到的。

  书中对东方和地理大发现后进入世界体系的美洲着墨不多,选取的时间段和事件也很有个人风格。例如写东方的章节只有觉者和他的国家(古印度与佛教的诞生)、一个伟大民族的至圣先师(古代中国与孔子)、历史的敌人(秦始皇)、安拉之外别无他神,穆罕穆德是他的使者(古代阿拉伯与伊斯兰教的诞生)、大洋彼岸(近代中国、日本、和美国)寥寥数章,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的讲述侧重于思想的产生和文明的开端,实在无法与其对视角下的传统世界史叙写相对等。

  在文中他赞扬中国特殊的学者管理模式。对于日本和印度也带着肯定心态。这在我这个亚洲人看来,多少有些怪异。作者对于东方的态度是微妙的。

  我忽然联想到前一段时间央视播放的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该剧改编自中国驻奥地利何凤山及其同事帮助逃亡的真实故事。而本书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正式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所以他对于东方的好感,似乎也能理解。

  史书不会仅仅以史实搬运工的面貌出现,其中必然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态度和情感。中国的史书是这样,欧洲的史书也是这样。以史言志是藏在这斑驳历史印记后作者不经意间的真实流露。

  在本书中,作者着眼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叙写历史,其含着对人类伟大文明的热情赞颂,即使人类太爱、抢占、争夺,他的笔触流淌出的也总是希望。隐藏在叙述中的哲学发展观,让我们隐隐可见社会的滚滚,那是奔腾向前的,不断进步的。诚然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还有很多问题,但人们有信心去解决,尽管我们因那些令人不快的事件而充满叹息,每个时代却无疑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本书初版是在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已开始升腾。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则写于作者晚年的二十世纪末,并增添了最后一章。这一章中,在对二战的和冷战的对峙作出回顾后,作者依然对我们更美好的未来抱以信心。

  推荐这本书的是北大一位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教授。教授本人就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学术加文艺范儿。他在课堂上提起这本书的时候,一改平时的煌煌宏论,而是温情脉脉。

  终于当我勇气踏入这块奇妙的欧洲大地时,我深感探秘之乐。而我之前的担心恐惧,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包袱,只是有时会让我微微受到困惑。

  《世界小史》终究代替不了教科书,但却会是一本令读者不忍卒读、在向下一代讲述历史时首先想到的书。

  本书的装帧非常的简洁且高贵,我很喜欢出版这本书的策划者理想国在书的扉页上留下的那句话想象另一种可能。是的,这正是读书的快乐所在。

  每个章节都配有一张小巧的黑白版画风格的插画,据说是作者当时找了一位骑术老师画的,所以作者调笑说,里面的马画得比人好多了。

  可见当时,贡布里希已经有了对于书籍易读性和性的非凡见地,能够站在读者的立场来考虑读书的体验问题。而我创办时光之海的目的,也是想降低读者对于严肃知识和书籍本身的接度,给每位想要和书本亲密接触的人,以真正的快意享受。那么用合适的、给人以冲击和美感享受的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唯一遗憾的是,本文的翻译略有瑕疵,某些地方前后指代混淆。就像我们一位同学读后感中提到的。可以想象英文版和德文版,应该更能获得作者的精髓。

  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如同在第一章里他提到了的,当你站在两个相对镜子之间,会看到不断相互映照的自己无限的延伸下去,而当你把一片燃烧着的纸片扔到历史的深井里,你会通过它的光亮,看到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世界小史》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平等、的追求,以及对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作者在最后用这样一幅画来展现了整个历史的过程,历史被浓缩于此。有了历史的角度,我们都能像活了几千年的都教授一样,俯瞰世界的变迁。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