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上的今日 > 正文

被《狼图腾》的游牧文明

类别:历史上的今日 日期:2017-12-1 11:54:04 人气: 来源:

  《狼图腾》原著是一本小说,但实际上作者在小说结尾的大段论述才是核心,前面的故事都是为了兜售后面的大道理而编排出来的。

  这番大道理可以概括为:有两种文明,一种是游牧文明,对应着狼性——强悍进取——边疆民族;一种是农耕文明,对应着羊性——温柔敦厚(文化)——中原汉族。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存续,就在于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输血,而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种种不如意,主要因为狼性不足,羊性太盛。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输血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由边疆民族教训或者中原汉族一番。而边疆民族之所以能教训或者中原汉族,就在于边疆民族是狼性民族,强悍进取。

  边疆民族或许真是强悍的,如《狼图腾》中所言“兰木扎布真跟狼摔羊羔似的,一口气把我摔了六七个跟头,那些漂亮的蒙古丫头看得都冲他笑”。但在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中,个体的强悍能换取多大的军事优势是存疑的。相比之下,动员资源的能力要重要得多。而动员资源的能力与国家组织方式息息相关。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打散了部落组织,将其编为96个千户,千户下又设百户、十户,牧民不得离开其组织,部落的界线被抹掉。成吉思汗委任的千户长,或为其子孙或为其一手提拔起来出身低微的将领,部落旧贵族的被彻底终结。这种社会组织,颇类同于秦国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见《黄章晋:历史偏爱有制度的莽夫》)。如此编户齐民、中央,才能军事上的力量集中和调度自如。所以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凡是实行编户齐民、中央的,一般都更能打。无论是秦灭六国、(军事上)唐盛宋衰,还是成吉思汗欧亚,都印证了这个规律。

  而编户齐民、中央恰恰被认为是农耕民族的特征。那些保留了游牧民族“本色”的汗国,军事能力就弱得多。蒙古国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曾以“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安宁无恙耶?”满洲的努尔哈赤,但最终是后者胜出。因为以松散部落这种组织方式存在的“四十万众”,还不如中央控制下的“三万人”有战斗力。

  的确,乾隆把曾经新疆最大的民族蒙古准噶尔人几乎杀绝,其“狼性”犹如成吉思汗。但也正是乾隆时期,中国和西欧的差距急剧拉大。

  那么西欧的崛起是因为其狼性更强吗?恐怕不是。恰相反,中国最早接触的一批人,倒是反映西欧人很有“羊性”。如徐继畬评价美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评价西洋“以礼义为教”;郭嵩焘评价英国“兼至”……。当然西欧对外还是有狼性的,否则中国怎么会被殖民呢?但是即便对外的狼性,和乾隆那种要求对准噶尔斩尽杀绝的狼性也不可比。

  当然,在《狼图腾》的作者看来,之所以崛起,还是因为他们的狼性更强——也是游牧民族,只不过是“海洋游牧民族”,是比“草原狼”更强悍进取的“海狼”。

  问题是,人难道主要是以渔猎为生吗(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学界“希腊罗马社会中典型的劳动者是小农”、“希腊罗马世界总的来说是个农民社会”)?所以孕育了“海洋游牧民族”?中国南方沿海怎么就没有诞生“海狼”(《狼图腾》的作者恰恰几次强调中国南方人由于没有游牧血统所以孱弱)?

  《狼图腾》的作者将“狼性”概括为强悍进取。如果说游牧文明是强悍的,那倒有可能。但要说游牧文明是进取的,这就不知从何说起了。

  历史上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是出于劫掠的需要或者利益需要,而成吉思汗开疆扩土纯粹是他个人的帝王梦想,这些与“民族的进取心”何干?是否因为秦灭六国,我们也可以说农耕民族是进取民族?

  根本上,《狼图腾》的这套理论不新鲜,其实就是一种“文明决”。只不过《狼图腾》是用动物来代表文明,而1980年代的《》是以颜色来代表文明。

  所谓“文明决”,是指“假定有这么两种民族:一种是天生的个性活跃者,喜欢竞争与自立;另一种是天生的共同体,留恋受的和谐生活”,两种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两个民族的发展。但研究一再证伪这种论断。在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领域,现代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显示出人类各民族在深层心理、潜意识、结构与基本思维类型上是一致的。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出“在基因层面无法区分民族”。

  亦即,不同民族的人,在个性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只不过由于地理、气候等约束条件不同,而形成一些“民族特色”。例如草原地区的人游牧、山区平原的人农耕;低纬度地区的人肤色黑,高纬度地区的人肤色白……。这些民族特色没有优劣之分。

  另外在制度的约束条件下,也会形成一些民族之间表面的差异,比如有的地方强制妇女裹脚,所以这个地方的妇女脚小;有的地方不允许民间尚武,所以这个地方的人缺乏竞技能力……,但这种差异并非“民族差异”,而是“制度差异”。

  那种以我为中心,将周边都视作蛮夷的“大汉族主义”自然是虚妄的。而《狼图腾》不切实际的游牧文明同样可笑。根本上,不能也不该推崇什么“优势文明”。不能,是因为文明(民族性)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不该,是因为强调文明的优劣,会让人们忽视制度的问题或者把制度差异混同为“民族差异”,而安于宿命或者诉诸民族性。

  《狼图腾》已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狼图腾》滋生了很多“狼性企业管理文化”,以狼性来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中国企业的创造力不足真的是因为缺乏狼性吗?别的且不说,单是一个上市审批制,就了多少中国人的创富?这与狼性有关吗?

  曾在当了10年知青的著名人李大同就指出,“如今回到草原,已经很难找到可以骑的马,有谁逼着他们骑摩托开吉普呢”。没有人逼,盖因摩托和吉普比马有优势,所以逐渐地马就被淘汰了。正如在美国农民的家里,是根本找不到锄头镰刀的,因为农耕在这里已经,农业在这里已经变成一种工业。

  畜牧也迟早会在中国完全变成一种工业,定点饲养将完全取代游牧。这种取代其实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如今人稠地狭的河南、山东,其牛羊肉产量都直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而能维持第一也在于定点饲养。

  如前文所述,文明跟随约束条件,当约束条件改变时,旧的文明就会自然。保留旧的文明既无必要,也没人愿意去做。

  无论游牧还是农耕,都是很辛苦的生活。山陕一带农民把种地叫做“”,农民自称“人”、“下苦人”,而游牧的艰苦绝不亚于种地,正如李大同所言,“如果(蒙古民族)过去的家园注定要消失的话,他大概不会抵抗,会这种变化……谁喜欢放羊呢?”

  当初下到的知青,几乎是有机会离开就离开,能早走的不晚走。极度推崇游牧文明的《狼图腾》作者,也是在写完《狼图腾》,而不是在。如果作者真的那么崇尚游牧,何不别做“回城知青”,而是扎根草原呢?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bijoux pas cher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