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涵盖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县、安新、容城三县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并非名不见经传,历史上就有很多大事件发生在这里。
安新是新安与安州这两个地名的合称,安州(如今的安州镇)是一座历史名城。在清代的《安州志》中,就提到了“濡阳八景”的说法。据传,此八景为元代安州太守完颜安远所定,清代道光年间俞湘在编纂《安州志》时曾依名核实。据记载,八景之一是“易水秋风”,此处有秋风台,为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宋代至清代,安州共出现三十多名进士,在这些进士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安州“陈氏三进士”,陈德荣、陈德华、陈德正三兄弟。
公孙瓒数战不利,率兵出城转移到易县(今省雄县)。在易县修筑围堑十重,在围堑中心筑京(用土堆成的高台),又令诸将每家各建高楼自守,楼以千计,这一套以众多楼橹和重重堑壕组成的立体防御系统,号称“易京”。公孙瓒对他所设计的易京十分满意,其在易京不仅是军事防御,而且屯田积谷,作了长期的打算。
明代成书的《杨家将演义》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英雄传奇小说。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三关”这个词,其中之一的“瓦桥关”便是今日省雄县所在地。
“三关”这个词的由来,还要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者,即周世柴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次北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收复了十六州中的瀛州(今任丘)、莫州(任丘市鄚州镇)和“三关”地区(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并在瓦桥关设置雄州,这也是雄州得名之始。
当时的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明清两朝,都比较重视白洋淀的治理。到了清朝初年,康熙尤为重视。康熙五年(1666年),开始兴修白洋淀地区的水利治理工程,先后若干次发帑筑堤。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一直持续到乾隆年间。利用河渠旧迹施工,将唐河引入府河,从府新闸到安州膳马庙修建六座闸口。这样,既解决了泄水问题,又开辟了新的航道。此后,南关舟船云集,经府河,穿越白洋淀,直达天津,之后津保之间往返通航两百年,对城乡贸易、物资交流、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作用。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