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考古发现 > 正文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拍文物拍到手软300多年的江口沉银传说现场了解下?

类别:考古发现 日期:2018-4-14 19:07:37 人气: 来源:

  4月10日,有着“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2017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会,在召开。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项目被评为2017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包括有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及妃嫔的金册、银册;铭刻有年号、地点的明代官银;以及大量精美的金银首饰、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

  设立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集中展示了过去一年中国考古的最新,也会呈现中国考古的新、新方法和新技术。从年代而言,“江口沉银”只有300多岁,年轻的江口沉银,凭什么捧获这尊奥斯卡?

  本次考古发掘,系四川首次开展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发掘过程中创新工作,运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 一是通过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

  ● 二是通过金属探测仪确定重点发掘区域,前期通过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确定了发掘区域。

  ● 三是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全站仪定位,通俗地说,就是在发现文物后,以详细坐标的形式,把这个文物标出来。”李飞说,“这样一来,所有出土文物都有确切,其伴生关系清清楚楚,对于我们还原历史很有帮助。”

  ● 此外,整个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大家不应只将眼光停留在宝藏上,江口沉银遗址,有比金银更重要的东西。”他说,“明朝的历史一直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中,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很重要。张献忠入川史,影响了四川乃至中国文化的形成,但目前这段历史的实物不多。江口遗址文物的出土将极大助力于科学和历史的研究。”

  江口共出土文物3万余件,大致分为五类:抢劫明朝藩王的财物、州县的库银、民间百姓的金银财宝、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货币、打仗用的兵器。

  经考证,这些文物的历史范围横跨明代中期至明代晚期,长达130年左右。所跨区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其范围涵盖了明代大半个中国。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江口遗址出水文物丰富程度、级别之高以及种类之全面,属全国罕见。“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古遗址出水出土那么多高级别的文物,尤其是贵金属的文物。”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介绍:“这批文物,实物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同时,还犹如打开了一部了解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必将推动明代、经济、文化、军事、财政、生活史,尤其是四川明清史和移民史的研究。”

  “这些银锭,就装在木鞘里面,发现的时候,不仅银锭完整,木鞘也比较完整。”刘志岩介绍,本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根较完整的木鞘,周边着银锭,木鞘内部也装着多个银锭,了清代文献中,张献忠“木鞘藏银”的记载。

  刘志岩介绍,木鞘的做法,就是把一根完整的木头剖成两半,把中间掏空,把银子装进去,再用铁或者铜片箍紧。“用木鞘装银后,两个人一抬就走了,运输起来很方便。”

  江口沉银首次发掘之际,当地就向全国发出招募令,征集志愿者现场参与考古。这一举措,也获得了“2017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会”评委们的认可。

  而在2017年至2018年第二次考古发掘过程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发出招募令,从600余人中,选出了志愿者和实习生25名。

  据了解,本次招募的志愿者来自于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他们的专业有审计、历史、道桥梁与渡河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亦有考古专业在读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加入。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王太一博士也参与了本次工作,他认为本次江口沉银的发现将极大推动明古研究的发展。据悉,25名幸运儿将亲身参与考古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田野发掘、测绘、摄影摄像、信息记录、库房管理、文物等。

  而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江口沉银发掘现场将开展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现场参观嘉宾。小伙伴们可通过转发,并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相关微博下方留言:我要报名,留下手机号码便可获得报名资格。届时我们将抽出10名幸运儿,让你近距离感受非同凡响的考古发掘。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