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蒙自马鹿洞人研究再出新,由该所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蒙自市文物管理所、云南师范大学等专家参与的题为《中国云南马鹿洞遗址的洞穴利用和古生态学》的研究论文于7月2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考古学权威刊物《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8 (考古学:报告8)》。
这是继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一文后,蒙自马鹿洞人考古研究再次受到国际考古学权威刊物关注。
该项目中方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认为,马鹿洞是中国云南东南部一个受西南和东亚季风气候影响的东南带北部边缘更新世末期的一个含化石的人类活动洞穴遗址,洞穴的沉积层序明显地表现为人为堆积,并保存了几乎延续了1000多年的用火遗迹,以及人化石和动物化石。马鹿洞可能记录了一个全新的在蒙自盆地古湖泊边缘,古老型人群与早期现代人相互作用的生业模式、持续控制用火、行二次葬礼仪实践的生态和行为情景。
200万年以来欧亚就有人类存在,马鹿洞遗址不同人群共存是欧亚多波人群迁移交流的结果。这一发现对解决人类起源的“多地区起源模式”和“走出非洲模式”这一广泛争议的国际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不断刷新的我国古人类学发现和研究或许能用全新的视角解译东亚早期现代人起源模式。(记者 李树芬 通讯员 普胜彪) (云南日报)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