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圭、璋、戈等曾经的礼仪用具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很多作为盟誓的盟词书写器,或者作为盟誓的祭器。品质较高,可以被认为是礼器的器物很少。但同时,玉器多配饰,无论中原地区,还是楚地、吴地,配饰种类多,数量多,今人总结的春秋玉器多小件,这是主要的原因。
苏州浒墅关真山春秋吴王墓,尽管被严重盗掘,仍出土玉制品数量达万件,但绝大多数都是作为隔珠或者遮绳的玉珠、玉片类,就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春秋玉器的这个特征,同时,真山吴王慕出土的一套八件玉覆面,也解释了一些春秋配饰的可能功用。
春秋玉器多虎形佩,大多为一块料,两面雕,从中间一切为二,从而形成单面雕一对玉虎璜。这类虎形玉璜在中原地区、楚地、吴地都有较多出现。如上文所述,大多玉璜由于造型设计所致,在佩戴时,虎身处于反转状,虎背朝下,正如此玉覆面组合中虎形璜,似乎不合情理,其实际原因正在此。
当我们明白此类玉佩的功用,也就理解其纹饰的内涵,必然和灵魂有关,故这类玉器纹饰内容只有负载灵魂的龙,灵魂与后人沟通的凤,作为祭品,为的魂服务的兽,无他!而追求更多数量和更多姿态的表达,也合乎逻辑!
玉璧在春秋时期数量开始增多。春秋战汉时期,玉璧表达的内涵是灵魂的天门,这在丧葬制度更加完善的战汉时期有明确的显示。春秋晚期的吴地,这类小璧的作用应该也为配饰及丧玉,可置于亡者的面颊。此玉璧纹饰为简化龙纹,这类不减地浮雕纹饰,纹饰刻画较浅,较为模糊,只出现在吴国玉器中。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