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中国历史悬案之《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9-8-29 2:46:12 人气: 来源:

  朱棣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书,修了《永乐大典》这部巨著。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永乐大典》自打问世,就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2014年,在南京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的特别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共展出了我国古代近200部国宝级的馆藏珍本图书。这其中最珍贵,也是最让每一位参考者都揪心的,就是明朝内府所抄的《永乐大典》残页。残页只有一页,纸面已经微微发黄,四周都有破损,高度还残缺了十多厘米,但用朱砂写成的句读和摘录,却仍然鲜红如初。这份残页,是《永乐大典》正本留给我们难得一见的历史印迹。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但他的皇位来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朱棣一直担心会拿这一点来说事,所以在做事方面,一直特别勤勉。朱棣这么做,当然是想告诉所有人,他比建文帝更适合当。

  中午午休时间,朱棣也没闲着,而是到便殿去翻书查阅这些东西,可是很难找。他就想,如果有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东便检索,想查哪一类的东西都能查到该多好。所以朱棣就萌发了修这么一部书的想法,并把修书的工作交给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缙。

  虽然解缙第一次编的版本被老板朱棣怼得一无是处(解缙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满脑装的是思想,他编撰的初级版本《文献大成》相当于一部经典),但后,联合姚广孝,又花了五年时间,采择了七八千种古代典籍,编著了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的《永乐大典》。

  请注意,这3亿多字可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因为字数太多,在当时刊印基本不可能,所以原书只有原稿本和正本各一部。《永乐大典》问世后,解缙终于盼到了老板满意的笑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失火,南京发生火灾,藏在文渊阁的原稿本被。于是,《永乐大典》只剩下藏在的正本一套。心有余悸的嘉靖决定“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

  嘉靖四十一年,文人们开始抄写,一直到隆庆初年才抄完。所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永乐大典》应该正本,副本两套。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已被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不测,大部分葬身火海,幸免于难的则散落一地。有些士兵觉得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竟拿它们当了砖头,有的用作马槽,还有的用于修工事或铺。只有少部分,被这些带回国,或收藏,或转卖,珍贵的《永乐大典》散落世界各地。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永乐大典》只剩400册左右,分散在八个国家30多个收藏机构,而且经邵逸夫子女鉴定,全都是嘉靖时期的手抄本。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国外的秘籍,现已有《永乐大典》226册,共计11095册的《永乐大典》如今剩余不到百分之四。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永乐大典》数量上已经不对了。即使是嘉靖副本,也应如正本是11095册,可康熙年间的《永乐大典》副本,已经少了一千多册。

  乾隆纂修《四库全书》时,发现《永乐大典》只存9881册,又比康熙时少了一千册。光绪元年翰林院衙门时,有人再次清点《永乐大典》,已不到5000册。

  到光绪二十年六月,翁同龢曾入翰林院检查,发现竟只存800册了(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是监守自盗。嘉庆、道光年间,有官员偷窃《永乐大典》,以每册十两白银的价格卖给)。

  抄本被毁,那正本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已成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永乐大典》的下落,许多学者都在关注,包括钱钟书、郭沫若等大家。

  皇史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但经过测量,东西墙厚3.5米,南北墙厚6.1米,就这么点儿地方,能藏得下《永乐大典》?

  按照郭沫若的说法,《永乐大典》很可能在明朝时,毁于李自成之手了。当年,李自成占据辉煌了40天,就被多尔衮、吴三桂的联军所败。李自成撤离之际,将怒火在这些几百年的和城楼上,放火焚烧。皇城因此“火光烛天”“殿宇半毁”。郭沫若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就毁在这把火中。

  但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观点纯属猜测,没有。当时确实了许多古籍,但并没有资料记载烧的就是《永乐大典》。

  国内有学者将最喜爱《永乐大典》的明世的下葬时间相比较,也提出《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被带进了明世的陵墓——永陵。

  不过,假设《永乐大典》还存世,如今也只有永陵,是那个找而没找的地方。若想知道答案,只能打开地宫一看究竟。但地宫能打开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财成国际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