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全景展示 全球中国史研究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7-11-19 14:07:38 人气: 来源:

  近日,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魏根深撰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手册》中文版正式面世。该书旨在向读者介绍自史前时代到21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以比较的方法审视其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呈现资料、考古发掘和人工制品资源,以及与生态变迁有关的资料等,考察它们产生、保存和被接受的背景,检讨相关研究及解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最优秀和几乎最新的中研究。对语言、地理、文献、经贸、法律、文学、艺术、科技、思想、、农业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学术均进行了详尽搜罗及点评,成为相关学者从事研究的便利出发点。该书于2014年荣获有汉学界诺贝尔之称的法国“儒莲”。

  据了解,《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收录截至2015年的10391种中、日、西文原始资料、二手资料和数据库,全面系统地介绍、评述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进程,饶有趣味而富有启迪性。

  需要一提的是,这套煌煌巨著由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主持翻译。该书翻译历经6年,期间先后邀请了近十位学者参与翻译。侯旭东介绍,《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本身也有一段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故事值得讲述。该套书的雏形The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 A research guide作为哈佛东亚专刊第49种出版于1973年,篇幅不过7万英文词,先后重印四次。1998年出版了第一版Chinese history : A manual,增至32万词。第二版两年后问世,接近42万词,2013年又推出了全面更新的第三版,篇幅增加了3倍多,达到150万词。最新的英文版是2015年上市的第四版Chinese history: A new manual,则达152万词。不断推出的新版与不断扩充的篇幅背后是全球中国研究的飞速发展和作者魏根深与时俱进的学术追求。此次面世的中文版的基础是英文第三版。

  “《手册》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指南,编写的初衷是为学界提供有关中国研究各个领域的概况与资料详解。在首次出版四十三年后,以最新的面貌回到中国,中文世界的学人可方便地借助它的引领,从全球中国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乃学界一大幸事。”侯旭东认为,《手册》中文版的问世,为学者开阔视野,纵览全球,更上层楼,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魏根深出生在英国,先后在剑桥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学习,长期钻研中国与日本历史。1960年代曾到中国任教,1994-2001年再次到从事外交工作,退休后亦时常流连京华,与中国学界往来密切。侯旭东认为,魏根深既有对现实中国的切身感受,又有局外人的冷静观察,他眼中的中国历史,自有其角度与立场。《手册》引述的诸家之说则包含更为多元的观点与对比,许多章节的论述中,作者还取古代希腊、罗马,乃至印度与日本的情形作为参照,以彰显异同。“希望这些复数的角度与立场有助于反观中国的过去。”侯旭东指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中文资料,这套《中国历史研究手册》中的理解往往也有出人意料之处,展示了另眼观察的魅力。

  事实上,译成中文的英文中国历史研究指南与概览,《中国历史研究手册》并非第一部。侯旭东介绍,此前国内出版过包弼德与魏希德主编的《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修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010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两书各有侧重,前者专注两宋,但仅有中外各类工具书刊、数据库的概述,没有涵盖宋代原始资料;后者以断代及专题性综述为主,兼顾研究资源分类介绍,作者均为各专业行家里手,地域则集中于。而《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意在服务所有关心中国历史的学者,内容以综合、全面与系统见长,无论涉及的领域、的来源,还是信息的详备,均超迈前人。

  侯旭东表示,《中国历史研究手册》全书十四篇,每篇规模近乎一部专著。或按专题,或依时代划分,涉及的专题有语言、人物、地理、与教育、思想、及文学艺术、农业、技术、贸易、史学以及各类文献;涉及时间上起先秦下至1949年。不仅有对各种原始资料的详细介绍,还列出了每个具体分支或领域重要的论著。书目均经过时间与作者筛选,取材以中文、英文与日文为主,兼及法文、德文与俄文论著。文中还插入100多处知识窗,集中而细致地概述某个具体问题,从“说话方式”到“编修《四库全书》的成本”,从“官名中的左与右”到“佛骨”,林林总总;另有近150幅各种性质的表格。当然,少不了西文论著必备的索引:《手册》附有人名、书名、数据库与主题四种索引,篇幅长达近150页,规模不亚于一部英文著作,《手册》涉猎之广,可见一斑。“一般历史学工作者之外,大凡治汉语史、文学史、教史、科技史、史、教育史的学者,均可从中受益。当今信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分秒之间便可获取全球资讯。海量信息,如何择别,已成难题,《手册》堪称便捷的。”

  在侯旭东看来,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历史研究手册》的引入,还弥补了传统目录学的缺憾与不足。侯旭东介绍,目录学乃中国传统学问的要径,清儒王鸣盛曾言“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历史学家邓广铭亦将“目录”列为治学四把钥匙之一。西汉以降,目录学著作丰瞻,历代学人无不取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6世纪传教士入华,汉学乃至中国学逐渐成长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亦颇受影响,当代中国的目录学成就斐然,取材却仍多限于中文世界,能将目光扩展域外的不多,仅见的数种,亦多关注日本。“在中国学术欲世界的当下,亟需一部指南,来系统展示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手册》的推出,正逢其时”,侯旭东说。

  推荐:

  

关键词:中国史研究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