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各德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彰。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道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於博谋,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乐莫乐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诚,明莫明於体物,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愿,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无常,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败莫败於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惛,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彊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彊者弱,决策於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
点击下载《孟子》全文
《孟子》著作简介及前半部分请点击《孟子》全文(上)(前半部分)
卷七离娄章句上
●一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下无学,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二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三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卿大夫不仁,不保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四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五
孟子
《孟子》“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再传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的、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活动。
主要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
尊敬的各位教职员,亲爱的年轻朋友们:
你们好!我对贵校今天给我的荣誉深表感激。来到这座以秀丽湖光和文化宝藏著称的传奇般的城市,我十分高兴。现在我才知道为何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里学习,一定灵感无限。
像贵校这样的学府对于联合国极为重要。你们在培育年轻人的全球视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你们探讨新思维,借以推进和激励人类进步,同时推进和激励联合国的工作。你们推动变革,塑造未来。
我知道,贵校通过齐全的学科门类以及同世界各地其他大学的许多伙伴关系,为贵校学生做好周全的准备,迎接眼前的挑战。
亲爱的年轻朋友们,你们是中国的下一代,今天有机会直接对你们讲话,我感到特别高兴。
据说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引用:“愿君生逢激荡时”。
但是,难道只有生于才算生逢激荡?难道就没有好事可以激荡?我认为那是可能的。我希望,尤其希望你们这一代,会发现生逢激荡是造化。你们离开校园时无论选择哪一条道,你们都会进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一国发生的情况也影响其他国家。流行病、退化、对我们大家都构成挑战。科学突破、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可能使我们大家都受益。
你们这一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全球化成为做好事的力量,不仅于少数,而且也于全人类。
中国的作为,中国的成就,将帮助将决定全世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已经起步,已经显示出力量。贵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感到羡慕。
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贵国则继续增长,像这样的国家寥寥无几。你们在减少贫穷方面已经取得进展,这一进展的幅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通过贸易和投资,中国正在建造通向全球的桥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贵国更加全面参与国际社会的生活,开拓了经济合作的新机会。
中国商业界欣欣向荣。我高兴地看到,中国许多公司按照我们的全球契约倡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出国留学整理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全文带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都讨论了些什么问题。
中国第十八届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5年10月29日中国第十八届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第十八届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199人,候补156人。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局主持。会总习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受中央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习就《(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央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认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
党纪“从严”严在哪儿?《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修订解读
出国留学网10月21日讯:21日,中央印发了《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该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以来最全、最严党纪”。
专家表示,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条例到底有哪些变化和?如何突出体现党纪“从严”?
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
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例如,之前与刑法等重合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内容,不再单独于党纪中。
专家解读:特约监察员、中国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现行党纪处分条例2003年12月颁布实施,但随着形势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从严治党新需要。最大问题是纪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内容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复,实际上难以用到,也浪费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以纪代法、越俎代庖的情况。
例如,2015年纪委通报的案例中,某地一位区县领导因收受礼品被党纪处分,未进入司法程序,而该地某中学校长因收受家长礼品被处以更严的有期徒刑。
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表示,不少违纪案例反映出党纪滞后于反形势,一些党纪与国法重复,党纪抓小抓早的作用体现不突出,出现了“没查都是好同志,一查就成”的现象。
此次修订落实了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强化违纪查处,为党纪“加码”,在法律之前为划定纪律底线,从小错抓起,不让党纪严于国为空话。
专家表示,条例修订的已经在近期纪委执纪当中有所体现。例如,对原省委周本顺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的通报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严重违反纪律和规矩,在重大问题上发表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