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确定立项,开始大力编辑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系列丛书,丛书规划20卷至30卷。2014年12月,历时近十载,丛书首卷《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出版。2015年3月26日,丛书新闻发布会举办——
系统梳理海外藏中国文物“漂洋过海”的历史
十年只为著就一部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大型学术性系列丛书《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新闻发布会于3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此次展现在面前的是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在2014年12月出版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 ,这既是献给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的厚礼,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时十年学术研究工程的初步。
对于此次《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的第一卷得以出版,该书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感慨道:“中国古代文物流失在海外的数量非常之大,特别是其中的重要文物大都藏于国外著名博物馆当中,因此,中国文博界和学界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海外藏中国文物的基本状况,进而加强有关方面的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同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鉴于此,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5年决心确定立项,下大力气编辑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系列丛书,该丛书初步规划为20卷,甚至会扩展到30卷。我们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与世界几十个博物馆进行沟通与合作才能够取得,会是一个较长期的系统出版工程。 ”
首次查看这些档案还是为了这卷书
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有超过450万件的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萃》丛书自立项后,陆续与收藏中国古代文物较为集中的著名博物馆联系洽谈,其中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即为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最先合作的博物馆,并且无偿提供了文物的图片和信息。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遴选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精品195件套,包括瓷器、青铜器、漆木器、铜胎画琅器、金银器、玉器、陶俑、石造像、丝织品,以及犀角杯、印谱等其它材质文物。此卷介绍了该馆和馆藏中国文物概况,以及本卷收录文物的背景资料和流转经历。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系统梳理海外藏中国文物 “漂洋过海”的历史>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陶器厅内景(资料图片)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藏品部主任倩对于中国文物有着自己的独特体会:“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关注的关键之一是文物,一件东西在成为文物之前,它只是一件器物,而中国制造的器物,数千年来一直非常精美。我馆成立于1852年,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巅峰期,而中国产品与当时的欧洲产品相比毫不逊色,而我馆自1852年开始,每一年均有入藏中国工艺品,这也是中国工艺高水平的有力。在全世界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关注历史,中国文化也许不是最古老的文化,但它是最古老并一直延续着的文化,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给后世介绍了历朝历代发生过的事情,中国自明朝开始和欧洲往来,在欧洲辗转流传了数百年的器物也随之变成了文物,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他们编辑成书,意义重大。我馆是世界性的博物馆,有中国馆、日本馆、中东馆等,馆内中国藏品的来源在书中有详细的标记,对于中国文物怎样到了海外的英国,相关记录,院内存档工作做得比较详细。 ”
“在19世纪,我馆有好几个全球性的展览举行, 1884年的展览中有一件康熙时期的蓝釉瓶参展,档案让我知道送去这件展品的机构是当时一家名叫‘瑞兴隆’的古董店。此外,档案中还有许多关于举办方如何安排中国参展的资料。 ”倩举例说,并表示她在该馆工作了整整20年,首次查看这些档案还是为了这卷书,所以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综合了当下中英两国能找到的资料,希望它们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于海外藏中国文物的流传渠道,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补充了一个事例:在丹麦的一个博物馆藏有一批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代文物,其中有史前的人形陶器,这在中国国内也是罕见的。这是源于当年的丹麦考古学家在清代时曾来到中国考察,这批东西便是当年的写了圣旨送给他的。展览中连同圣旨也一起进行了展出。由此,他也特别指出,“所以海外藏中国文物的复杂性不能一言以蔽之。所以我们此次采用的书名为‘海外藏’ ,而不是‘流失’ 。 ”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系统梳理海外藏中国文物 “漂洋过海”的历史>
青釉地釉里红纹盆 清代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厘失海外文物的流传脉络
具体来看,这部书中尤为值得关注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中国古代文物由于数量多、品类繁杂,在流传方面可能致使其分散在各地,因而该书词条特别由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国内著名文物专家孙机在内的中英双方13位学者共同研究合作撰写,结合国内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况,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文物进行考证,并与国内所藏文物全部集合在一起加以对比和研究,利用国内外现有资料,使该馆馆藏文物能够建立与其它中国文物有相互关联的文化关系,并阐述了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研究性的文物词条并配有相关佐证性文物资料,借由对比以加强对于文物的深层次认识,使这部书不再是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成为一套集学术性、研究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物图录。它是中英博物馆之间友好合作的一大新,同时也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据了解,目前该书已被英方指定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礼品。此外,为配合“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也已共同决定加快推进此系列丛书的“大英博物馆卷”的编辑工作。
对于该书的立项和出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一直以来,从搜集流失海外的甲骨到实地考察绘制文物目录,中国几代学者从各方面高度重视海外中国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全面地、系统化地进行这项工作,这要远远超出我们以往所作的贡献。这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项目,而应该是一个国家工程。 ”
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国外博物馆为卷别,这将是一套卷帙浩繁的学术性文物丛书。对于其出版意义,吕章申表示:“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既反映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现状,同时又反映文博界对海外藏中国文物学术研究的最新与前沿方向,这套丛书旨在加深对于海外博物馆藏中国古代文物了解的基础上,厘失海外文物的流传脉络,为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馆间的密切合作搭建一个全新的操作平台。同时,也为制定海外文物流失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网友评论 ()条 查看